仙珍圜

标题: 浅谈对十二卷根系及配土的理解V2.0版本 [打印本页]

作者: 斯文Sven    时间: 2018-7-7 15:20
标题: 浅谈对十二卷根系及配土的理解V2.0版本
本帖最后由 斯文Sven 于 2018-7-7 15:26 编辑

几年前写过些帖子,分别谈了谈配土以及十二卷根系的一些总结,

当时提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是希望大家对十二卷种植能有初步的了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发现了很多当时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

因此借今天这个机会,重新整合一下新老概念,也希望对大家的植物日常护理有帮助。

首先还是提一下对于根系与配土的理解吧

【 什么叫理解?不是你觉得植物需要什么,而是把自己当作植物,去考虑你自己需要什么】

什么样的配土才是最好的呢?

论坛里转转,那真是什么答案都有,

有说赤玉好的,有说鹿沼好的,

有说椰糠好的,有说泥炭好的,

有说各种比例的,有说各种纯土的,

总而言之,真的是说什么的都有,

但是这么众说纷纭,真的对新手朋友有帮助的又有多少?

我觉得少之又少,

很多所谓的“专家”、“大师” 一本正经故弄玄虚,再加上一些观众的吹捧,反过头来对新手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有误导作用

什么?大师都是踏着尸体走来的?

我告诉你,大师根本不会踏什么尸体,这种话只能是安慰自己...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总结能力极强,举一反三,善于取别人长补自己短处,尽可能少走弯路。

而我这个人也比较认死理,觉得有些事情就是有一步到位的答案的,

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朋友少走弯路。


那么我对十二卷配土给的建议是什么?

【 在保证植物不发生化水、腐叶、烂根、死亡的大前提下,泥炭越多越好】

很多朋友会刻意的区分颗粒、泥炭,或者去划分一个特定比例,

因为什么?因为对植物和土的理解太浅,不知道如何把植物的需求转化成土的表达,如何将这两者建立连接,

那么现在我告诉你,不管是100%颗粒+0%泥炭,还是70%颗粒+30%泥炭,还是50%颗粒+50%泥炭.....

最终经过你的种植手法的转化之后,产出的只是单纯的水分,而这给植物提供生长所需水分的量,是你可以控制的,你需要的不是注重配土的比例,而是注重浇水的周期,如何做到控制水的量才是根本。

所以我常说,任何配土比例都无所谓,给我我都能养,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为什么要说泥炭多一点好呢?因为根的发育是有条件的,在湿润的有机纤维状态下,根系扩张速度可能会超乎你的想象,以最快速度让根扎向土壤深处,让尽可能多的水分得到利用,这是泥炭的优势。

另一方面,请一定记住一个道理,快速的事物想要控制慢下来,很容易,但是慢速的事物想要让它快,很难。

F1方程式赛车会始终保留设置手动挡,单反相机是依旧选择使用物理快门,也是这个道理,当你有选择的权利,你才能掌控更多。

添加泥炭后,你可以选择不发挥它保水的性能,降低浇水频率,把它当作颗粒来看待,也可以选择发挥它的优势,提高浇水频率,让根系迅速发育。

但是如果你没有添加泥炭,你就别无选择,只能被动接受颗粒带来的一切。

当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配土那么简单,而是回归到我说的对植料的理解这个层面上了。

至于你问我是如何知道这些道理的?

那我可以告诉你,我把几乎所有可能性都尝试过了。

包括根系在颗粒土的发育情况(如下图)













叶插在纯颗粒土里的发育情况(如下图)









在各种混合土壤中的发育情况(如下图)






大比例(95%)泥炭播种8个月苗根系发育情况(如下图)

纯颗粒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纯泥炭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纯泥炭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纯颗粒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空气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1年播种苗纯泥炭中发育情况 (如下图)



混合土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混合土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混合土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混合土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混合土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混合土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颗粒土中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水中景天根系发育情况 (如下图)



试验株:Haworthia "Black Knight" seedling ex. Melanie 纯颗粒混合种植状态 (见下图)



试验株:Haworthia pygmaea X Haworthia comptoniana seedling ex. Renny Wong 纯泥炭种植状态 (见下图)



好了,图都是过去做的一些记录保留,找出来也是废了不少功夫

但是写了那么多,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话,强调配土什么的都是浮云,重要的是你的养功和对植物的理解。

--------------------------------------

PS:下面上一些好玩的,反正翻老图,正好一起翻出来了,娱乐娱乐。




















作者: 平凡微尘    时间: 2018-7-7 15:29
居然是沙发
作者: 追风冥月    时间: 2018-7-7 15:35
前排围观,先占位置再慢慢看
作者: wuwangsh    时间: 2018-7-7 15:36
居然是板凳
作者: Dionysus^o^    时间: 2018-7-7 15:36
我都是逮到什么用什么
作者: xiaowen9810    时间: 2018-7-7 15:41
包邮区夏天用泥炭多的爱烂根…还是纯颗粒安全
作者: zigzag    时间: 2018-7-7 15:46
开头说的很同意,虽然植物不是自己的专业,但我觉得不同领域之间都是相同的地方,学习能力强,不至于踩着尸体。
作者: o茹果o    时间: 2018-7-7 15:46
泥炭是不是选择粗点的比较合适呢?细的会不会堵毛孔不透气?
作者: 浙瑞油条    时间: 2018-7-7 15:48
辛苦
作者: zhiwei    时间: 2018-7-7 15:51
在保证植物不发生化水、腐叶、烂根、死亡的大前提下,泥炭越多越好

十分认可
作者: 小王    时间: 2018-7-7 15:53
本帖最后由 小王 于 2018-7-7 15:55 编辑

这个没有绝对,手勤、室内、南方湿度大、塑料盆瓷盆颗粒多点,手懒、室外、瓦盆腐殖质多些,没什么定论,介质无非是固定根系让它们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做到根系想呼吸呼吸想喝水喝水用什么都一样,看在这么多图的份上,加威望
作者: 未闻花名    时间: 2018-7-7 15:54
南方。。十二接触的不多。以前都是看别人颗粒土。。一直种不好。。可能跟环境跟浇水频率有关系。。现在开始尝试增加泥炭。。就像大棚现在卖的那些组培苗。。我看连盆发过来都是泥炭。。
作者: zyd88    时间: 2018-7-7 15:54
学习了,画的也好
作者: 微笑的凉风    时间: 2018-7-7 15:55
其实都可以,就看什么土生长速度快了
作者: 好习惯    时间: 2018-7-7 16:04
另一方面,请一定记住一个道理,快速的事物想要控制慢下来,很容易,但是慢速的事物想要让它快,很难。

F1方程式赛车会始终保留设置手动挡,单反相机是依旧选择使用物理快门,也是这个道理,当你有选择的权利,你才能掌控更多。


学摄影的给你纠正一下 那不叫物理快门  那叫机械快门   而且这个东西跟你上面说的“快慢”的理论 并没有关系   如果单纯考虑速度 电子快门几万分之一秒  机械快门是达不到的

单反之所以选择机械快门  是因为目前电子快门的技术不成熟  例如在频闪光源下 电子快门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但是电子快门是趋势   很多单反已经采用两种快门结合的方式了

作者: 安冰    时间: 2018-7-7 16:05
学习中。
作者: 斯文Sven    时间: 2018-7-7 16:09
好习惯 发表于 2018-7-7 16:04
学摄影的给你纠正一下 那不叫物理快门  那叫机械快门   而且这个东西跟你上面说的“快慢”的理论 并没 ...

建议你再读一下你引用段落的最后一句话
作者: 阿豹    时间: 2018-7-7 16: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好习惯    时间: 2018-7-7 16:17
斯文Sven 发表于 2018-7-7 16:09
建议你再读一下你引用段落的最后一句话

有关 掌控和权利?

选择了物理快门 你达不到两万分之一秒的速度哦?

还有哦   你有关泥炭的理论 并没有问题  我也很认同    但是大胸dei有没有考虑过土壤营养的问题?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娃   如果娃喜欢吃糖并且想要吃糖  那楼主会给他很多糖吃么?

我知道我的植物需要什么   我也知道我想让我的植物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我会选择性的给我的植物营养让他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作者: 幽谷异兰    时间: 2018-7-7 16:18
对植物来说,阳光空气水是食物,肥料是维生素,植物的生长靠的是水分,而不是土壤。

法国科学家马里欧弟(Edme Mariotte,1620-1684)就持续研究植物生长于水分的关系,他发现植物体内有2种管子,一种是输送水分,称之为【导管】,另一种输送营养份,称之为【筛管】。马里欧弟因为这个发现被称为『植物水分生理学之父』。
作者: 花心大番薯    时间: 2018-7-7 16:18
楼主果然功力深厚,佩服佩服。
作者: 俨若思    时间: 2018-7-7 16:19
赞一个
作者: kyo123    时间: 2018-7-7 16:21
拍照真好
作者: 诗残莫续    时间: 2018-7-7 16:26
本帖最后由 诗残莫续 于 2018-7-7 16:30 编辑

赞同,土其实只要疏松透气,不结板,营养不补缺即可,然后养护注意杀虫,繁殖注意杀菌,水不过不失,就能养得好了。
作者: linkaipei    时间: 2018-7-7 16:40
越来越专业了,
作者: corso    时间: 2018-7-7 16:41
以前也认为纯颗粒更好更干净
养得时间久了才回归泥炭并慢慢增加泥炭比例
论坛里有一说新手还是纯颗粒是对的,对新手来说什么浇水都不会还是保命为主
作者: 小芝麻包    时间: 2018-7-7 16:53
说得好,需要反省下自己了
作者: sh031    时间: 2018-7-7 17:12
泥炭是好东西哈哈
作者: yyzyyz110    时间: 2018-7-7 17:18
浇水,还有环境
作者: sdlylxd    时间: 2018-7-7 17:23

作者: hm1210    时间: 2018-7-7 17:27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摸透了植物的特性,无所谓用什么养,只是长的快点慢点胖点瘦点,就象打乒乓,高手一根棍子都能打球一样。
作者: kevinbxj    时间: 2018-7-7 18:05
学学学习
作者: hguix    时间: 2018-7-7 18:13
每年泥炭比例都在實驗提高, 反而覺得溫度是關鍵, 可是有心無力阿...
作者: 酱油    时间: 2018-7-7 18:20
都是不断琢磨出来的适合自己环境的土,自己养了几盆花,土也换了3年了,总算找到适合自己植物环境的方式,配土只是借鉴。什么全颗粒细胞壁什么的只是适合自己的。
作者: 是物理的e    时间: 2018-7-7 18:23
支持经验贴分享
作者: 高领毛衣    时间: 2018-7-7 18:30
好帖要顶
作者: 小肚腩    时间: 2018-7-7 18:34
厉害,大大大的赞
作者: mqjdhm    时间: 2018-7-7 18:35
反正先收藏了再说
作者: 53706632    时间: 2018-7-7 18:44
真正的技术贴
作者: colby    时间: 2018-7-7 18:45
加了泥潭才知道泥潭的好
作者: 323226032    时间: 2018-7-7 18:52
xiaowen9810 发表于 2018-7-7 15:41
包邮区夏天用泥炭多的爱烂根…还是纯颗粒安全

赞同这一观点
作者: yeoxf    时间: 2018-7-7 19:02
好帖,学习
作者: 风的记忆    时间: 2018-7-7 19:05
植物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作者: gqtong    时间: 2018-7-7 19:08
辛苦,学习一下
作者: 甜蜜水晶    时间: 2018-7-7 20:02
我也加泥炭,完全靠手感,感觉泥炭能方便毛细根进行延伸,又能很好的锁水,延长浇水时间的间距。
作者: 黑墨镜    时间: 2018-7-7 20:19
好贴,基本观点认同,需要增加泥炭;关键是浇水和通风,阳台党现在已经上千盆了,保证不了通风了,可惜啊
作者: fm20184    时间: 2018-7-7 20:39
非常同意楼主!
作者: martinwang337    时间: 2018-7-7 20:53
辛苦了
作者: 王老道    时间: 2018-7-7 20:55
根系对泥炭大爱  我是很少浇水  很少浇透水  
作者: 爱养花    时间: 2018-7-7 20:58
科普
作者: zhiwei    时间: 2018-7-7 21:25
黑墨镜 发表于 2018-7-7 20:19
好贴,基本观点认同,需要增加泥炭;关键是浇水和通风,阳台党现在已经上千盆了,保证不了通风了,可惜啊

厉害厉害 我才100多盆 就看着眼晕了 你这阳台够大
作者: 黑墨镜    时间: 2018-7-7 21:28
zhiwei 发表于 2018-7-7 21:25
厉害厉害 我才100多盆 就看着眼晕了 你这阳台够大

你听说过花架吗,你见过6层的通长的花架吗
作者: zhiwei    时间: 2018-7-7 21:34
黑墨镜 发表于 2018-7-7 21:28
你听说过花架吗,你见过6层的通长的花架吗

给大佬敬阔落
作者: 我是山里人    时间: 2018-7-7 21:36
具有教科书般的功能
作者: chi_runmin    时间: 2018-7-7 21:42
技术贴
作者: 沙汀    时间: 2018-7-7 21:50
卖花卖土的商家都说用纯颗粒的土好,实际上买他们的花却多是泥炭用的多,所以也许为了他们 多卖土,也许为了大家不容易种死,具体原因就不知道了
作者: haodong421    时间: 2018-7-7 21:58
感谢写得这么详细,但我感觉相比景天,十二养不死不是最大的难点,最大的难点是出极致状态,或者说怎么能在好状态的情况下最大化生长速度,这个应该还是和配土有一定关系的,希望大神下期总结。
作者: wenmingfeng    时间: 2018-7-7 22:02
可能我说的不太对,楼主不要在意,但是既然是理解,那么肯定会有所不同。楼主理解很深刻,开篇谈理解就行,为啥非要先贬低一些人,然后再谈?
作者: 洞了个米    时间: 2018-7-7 22:17
辛苦了
作者: xiaobai1ll    时间: 2018-7-7 22:39
在保证植物不发生化水、腐叶、烂根、死亡的大前提下,泥炭越多越好
我也非常赞同这句话
作者: 大神中的土豪    时间: 2018-7-7 22:50
手勤的的我还是颗粒多一点吧!
作者: xiaobai1ll    时间: 2018-7-7 22:51
在保证植物不发生化水、腐叶、烂根、死亡的大前提下,泥炭越多越好
再说明一下,以前有一盆寿纯颗粒养了好几年生长速度很慢,后来换成泥炭含量很高的植料,生长速度惊人,但是和原先判若两人,对比一下完全是两个品种。这个还是要看喜欢哪种状态吧
作者: 大神中的土豪    时间: 2018-7-7 22:53
大神中的土豪 发表于 2018-7-7 22:50
手勤的的我还是颗粒多一点吧!

我的植物普遍根细,不知道是不是浇水比较勤的原因,粗颗粒加30泥炭
作者: 夜与夕    时间: 2018-7-7 23:21
颗粒也可以有选择吧
比如赤玉土,
一直有种想法,多泥炭+少水=多颗粒(可储水颗粒比如赤玉土)+多水,养殖效果是否一样?


作者: 藤本万象    时间: 2018-7-7 23:26
因地制宜也很重要
还有到自己手里每个人养工问题跟浇水频率决定用什么土
作者: gassking    时间: 2018-7-7 23:35
刚入门时,老看配土的贴子,经常看到什么泥碳容易烂,纯颗粒安全。加上新手期买的成品土那些粉状的泥碳真的把根闷烂了,就更加粉纯颗粒了。自从认识了粗泥碳后,拌土里植物长得那一个叫欢啊。现在比例越占越大,应了那句:只要不烂,泥碳比例越大越好
作者: fullsong    时间: 2018-7-8 00:12
感谢楼主无私分享,提点小建议,我觉得总的指导方向是对的,但是细节需要推敲。为何泥炭多根会比较好,不同的植料对植物的根系影响是什么,只了解植物的需求就够了吗?对各种植料的了解也很重要,这样才能按需配土。很多人认为泥炭肥泥炭保水,所以泥炭种长得快之类的,其实压根就不对。泥炭利于发根是因为它具有亲根性。植物的根系再有力,扎透坚硬的石块缝隙,和扎入松软的植料相比,当然是扎入松软的植料更容易,生根也更有效率。以上只是一个小点,很多花友给我的感觉就是养花太粗糙了,不动脑筋,不关心细节,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出大家更多更细致的探讨。
作者: 愚人1    时间: 2018-7-8 00:12
和品种、生长期也有关系。扇子和万象和雨露;幼苗大苗和成株;泥炭的多少也不同...
作者: OJ690187873    时间: 2018-7-8 00:12
不知说泥炭比例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抗逆性的问题
作者: 三心不可得    时间: 2018-7-8 01:52
xiaowen9810 发表于 2018-7-7 15:41
包邮区夏天用泥炭多的爱烂根…还是纯颗粒安全

比例减少就好,纯颗粒吧长得慢点
作者: 小点儿柒    时间: 2018-7-8 02:35
重点真的是浇水和晒太阳
作者: zczyf    时间: 2018-7-8 04:50
好贴
作者: apple_plum    时间: 2018-7-8 06:31
说的好!
作者: th179    时间: 2018-7-8 07:22
真是花了不少心思,大赞。
作者: knife119511    时间: 2018-7-8 07:47
留个脚印
作者: 长风1    时间: 2018-7-8 08:15
长太快会不会虚胖
作者: fyren    时间: 2018-7-8 08:15
学习的好帖
作者: 清凉薄荷    时间: 2018-7-8 08:48
好习惯 发表于 2018-7-7 16:04
学摄影的给你纠正一下 那不叫物理快门  那叫机械快门   而且这个东西跟你上面说的“快慢”的理论 并没 ...

很专业,牛的一批
作者: 百变猫S小然    时间: 2018-7-8 08:53
跟着大神学习养肉
作者: 景天方舟    时间: 2018-7-8 09:02
在保证植物不发生化水、腐叶、烂根、死亡的大前提下,泥炭越多越好

这句话就足以
只是对于很多新手来说,做不到给予正确得当的养护环境与养护方式,所以总会在“泥炭还是颗粒”“颗粒要多少”“用什么颗粒”这些基本问题上面兜兜转转。
作者: krebs66    时间: 2018-7-8 09:09
楼主问一下是粗的带纤维的泥碳吗
作者: 佐佐    时间: 2018-7-8 09:16
学习
作者: dgbest148    时间: 2018-7-8 10:02
我想大多数人关心的是 怎么样保证植物不发生化水、腐叶、烂根、死亡
作者: Greenhome    时间: 2018-7-8 10:51
不错
作者: 斯文Sven    时间: 2018-7-8 10:52
夜与夕 发表于 2018-7-7 23:21
颗粒也可以有选择吧
比如赤玉土,
一直有种想法,多泥炭+少水=多颗粒(可储水颗粒比如赤玉土)+多水,养 ...

不一样,就像我文中讲的以及其他爱好者回复的,松软的纤维质更有亲根性。
作者: 斯文Sven    时间: 2018-7-8 10:54
fullsong 发表于 2018-7-8 00:12
感谢楼主无私分享,提点小建议,我觉得总的指导方向是对的,但是细节需要推敲。为何泥炭多根会比较好,不同 ...

我的观点是,根系发育分几个阶段,先是是扩张表面积,加快水分吸收效率,第二阶段才是增加干物质累积。
作者: ASK    时间: 2018-7-8 11:18
好多对比试验啊,我也喜欢加泥炭,感觉泥炭最大的毛病是时间长了土容易塌缩下去,还有太干了和盆之间会有缝隙,所以我现在尝试用细颗粒蛭石替代掉一部分泥炭,反正我每次浇水都给肥,蛭石的特性也适合我的习惯
作者: corso    时间: 2018-7-8 11:23
楼主有没对比过不同的泥炭?
最近在尝试大汉那种粉一样的泥炭过度到品氏那种粗纤维泥炭
品氏里面有很多类似椰棕、树皮一样的东西,还有些形状像毛发的,不知道和大汉的粉状哪个对养12更好一点
作者: 斯文Sven    时间: 2018-7-8 11:30
corso 发表于 2018-7-8 11:23
楼主有没对比过不同的泥炭?
最近在尝试大汉那种粉一样的泥炭过度到品氏那种粗纤维泥炭
品氏里面有很多类 ...

我记得播种8个月那张图应该是大汉413或者是876,比较松软适合扎根,但是水分要控制好,没有10-30品氏的孔隙大。
作者: 斯文Sven    时间: 2018-7-8 11:34
krebs66 发表于 2018-7-8 09:09
楼主问一下是粗的带纤维的泥碳吗

粗的细的都有
作者: corso    时间: 2018-7-8 11:40
斯文Sven 发表于 2018-7-8 11:30
我记得播种8个月那张图应该是大汉413或者是876,比较松软适合扎根,但是水分要控制好,没有10-30品氏的孔 ...

我现在就是用得品氏10-30的 里面有很多一团麻线那种材质的东西,都被我挑掉了。。
作者: 斯文Sven    时间: 2018-7-8 11:43
corso 发表于 2018-7-8 11:40
我现在就是用得品氏10-30的 里面有很多一团麻线那种材质的东西,都被我挑掉了。。

那个也蛮好的,有那个土就不会板结起来,就是换盆的时候和根缠在一起完全无法清理,
作者: corso    时间: 2018-7-8 11:50
斯文Sven 发表于 2018-7-8 11:43
那个也蛮好的,有那个土就不会板结起来,就是换盆的时候和根缠在一起完全无法清理,

原来是这么考虑的啊,我还在疑惑这些**泥炭怎么还不能做到材质统一呢里面混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作者: salmon200    时间: 2018-7-8 12:08
觉得说得挺好的,
作者: hopeshow    时间: 2018-7-8 12:19
严重同意 “我告诉你,大师根本不会踏什么尸体,这种话只能是安慰自己...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总结能力极强,举一反三,善于取别人长补自己短处,尽可能少走弯路。”
作者: 大橙君    时间: 2018-7-8 12:23
没有泥炭 纯靠颗粒 毛细根附着的很累、、、
作者: minilion    时间: 2018-7-8 13:47
本帖最后由 minilion 于 2018-7-8 13:48 编辑

这两年几次翻盆下来发现毛细根比较喜欢有孔颗粒和泥炭块。加之越发讨厌赤玉的粉化,于是尝试着剔除赤玉。目前10来盆用新的配土在相同环境下养护发现根扎的不错。即使上个月温度不低依旧很快服盆了。有待继续观察,小范围尝试。
作者: 清山绿水    时间: 2018-7-8 14:05
自己摸索出来的才是好的
作者: 干得漂亮    时间: 2018-7-8 14:50
默默记在小本子上,有朝一日试上一试
作者: polo    时间: 2018-7-8 15:00
换成颗粒以后的浇水频率让我很蛋疼




欢迎光临 仙珍圜 (http://www.xianzhen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