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珍圜
标题: 岩牡丹栽培手册(翻译) [打印本页]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13:06
标题: 岩牡丹栽培手册(翻译)
本帖最后由 丶看海 于 2019-9-7 14:27 编辑
原文作者:Dag Panco,Teges,Romania
译者:Lin
原文地址:Xerophilia – Anul I, nr. 2 (2) – Septembrie 2012
论坛的编排稍微有些不兼容,具体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枳园”!
当我第一次听人们讨论岩牡丹属植物时,我惊讶于一切资深栽培者都告诉我所有品种都必须嫁接才能存活更长时间。那时我还是个新手,年轻而又天真。我相信他们,认可他们。事实上,在当时,他们确实没错。
30多年后的我不再年轻,尽管有时还是很天真,但是我知道,这些植物若为实生,其实和其它新手植物一样很好养护。如果你已是它们的栽培者,你会会心一笑;如果你才开始养护它们,每天担心着可能犯的错误,你会说我在开玩笑;如果你对它们仅仅是有所耳闻,你会说我不懂装懂。
[attach]11107858[/attach]
『△开花的Ariocarpus fissuratus』
没错!我是说真的:就像其它的任何植物,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护最终可以归结为一些简单的法则。今天我展示的这些法则会证明“岩牡丹属植物栽培困难”的论断是个谎言。
在介绍具体的法则之前,我们先设定一些基础,即两个先决条件和一则定律:
这是两条全局性的声明,那么现在,让我们从定律一开始详细剖析:
定律一:养护盆栽仙人掌需要六种资源和五项改变。
一、六种资源
1.空间
我们给岩牡丹属安排可用空间的方式至关重要。它们需要一个全年有合适光照保证、日夜存在合适温差的环境,可以是阳台,可以是温室,可以是暖房。接下来,我们不会讨论那些根部拥有充分自由活动空间的地栽植物,这样的栽培方式更接近于大自然;我们将聚焦于盆栽植物,那些局限的空间。
盆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足够深;比块状根的长度深至少4-5cm;
宽度(直径)要比深度大25%——例如,一个10cm深的盆需要至少有12.5cm长的对角线;
盆壁的材料不能是多孔的,防止大量根“吸附”在壁面上吸收水汽,使其能均匀地分布在营养基质中;
有大量的排水孔。
在这样的盆中,应放有支撑石(碎石片,可参见《石食者》),植物的根应与其相接触,因为碎石片的表面有利于根系生长(石片表面会对根部有引导作用)。
[attach]11107860[/attach][attach]11107861[/attach][attach]11107862[/attach][attach]11107881[/attach]
『△ 未及时移栽的植株,根系渐渐沿着盆底生长』
岩牡丹属植物的根部结构和生长习性使得它们对于土壤中的水分非常敏感。由于这个特性,我们给出以下几条细则:
细则一:发生水汽蒸发的土表和底部的排水层同等重要,面积越大越好。
细则二:如果植物的块状根很大,不用担心。这说明你的配土是合适的,日后的养护也会很简单。
通常情况下你得到的建议是使用小盆,这样土干得快,因为浇水过量是人们最担心的。这个建议想法很好,但却是无知的。原因很简单也可能很出乎意料——盆越大,排水层和蒸发层中剩余的水会很快消失,只留下土中的水汽供根部吸收。
使用大容积盆的结果:
对植物而言另一重要的资源是配土。并不是说通过施加补剂的土培或水培方式不合适,而是这些完全人工的栽培方式大大缩短了植物的生命周期。仙人球需要长时间地生活着,它们不像西红柿种一季就结束了。
详细一点说,尽管一些岩牡丹属植物如Ariocarpus retusus和Ariocarpus agavoides可以在大自然的上述土壤中找到,但是盆栽情况下的这种环境对于它们是危险的,尤其对那些有一定年龄的植株。我之所以提到年龄是因为不管什么样的仙人掌品种,我们都有一条定律必须要考虑到:
定律二:仙人掌年龄越大,越敏感,容错率也越低。它们适应新环境因素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应地下降。
[attach]11107863[/attach]
『△ 温室中的Ariocarpus bravoanus ssp. bravoanus,14 x 14 x 10cm盆』
一个我们已经在矿物质和有机质混合土中栽培了一段时间且状况良好的岩牡丹幼苗,可能会在成年后毫无线索地突然死亡。事实上,这是因为它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变得更加敏感。
20岁左右的年轻植物(对岩牡丹属来说更长),如果继续在合理的环境中养护,其适应能力的损伤是可以修复的;而对50岁的植物来说则不可修复。这就是为什么原产地采集的植物(通常又大又老)不会存活超过2-3个季节的最普遍原因之一。它们出于天性和内部储存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形态,最后因为一丝环境因素的改变而死亡。
岩牡丹属是石食者,也就是说它们与细菌共生,这些细菌帮助它们从岩石基质中直接吸收必要的矿物元素。因此,出于保险,配土不能包含任何有机成分,纯矿物质才是可行的。岩牡丹成株的配土有五大要求:
幼株在前3-4年可加入一些有机质。值得说明的是施薄肥比使用有机质效果更佳。
由上述的这些得到以下这条细则:
细则三:尽管在大自然中岩牡丹属生长在多种多样的土壤中,在人工栽培情况下必须使用100%的大小不一、排水良好的矿物质。
3.光照
岩牡丹属对缺光的适应性不强,因此它们每时每刻都需要良好的光照,包括冬季。一些仙人掌的地上组织较发达,如果缺光将对未来产生不可想象的影响。岩牡丹属植物的营养积累主要在块状根处,缺光对其的影响更大。
对此现象的解释尚不明确,一旦确定,就看起来非常简单。这对所有“石食者”仙人掌而言很普遍:在所谓的冬眠期间,植物继续积累养分。共生的细菌不会休眠,它们利用植物体内储存的水分溶解与根相接触的矿物质岩石。此时光合作用较弱,植物吸收的矿物元素不会转化成蛋白质。这种机制使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植物能在开春轻松地恢复生长。
[attach]11107865[/attach]
『△ 原生地的Ariocarpus scaphirostris』
[attach]11107866[/attach]
『△ 温室中的Ariocarpus scaphirostris,14 x 14 x 10cm盆』
4.温度
为所有品种测定出其最适温度范围几乎是不可能的,它们分布的地理位置从Texas中部直到墨西哥。不过,从仙人掌本身的特性出发,有以下一条普遍规律:植物的新陈代谢建议在12℃-30℃之间。环境的最高温越低或最低温越高(即温差缩小),植物的生命活动会减缓甚至停止。这是新手最容易犯致命错误的时候。在此声明另一条细则:
细则四:如果,根据我们已知的最适温度和新陈代谢要求,要想让植物减缓生长或完全停止主要生命活动,那就停止浇水。
任何仙人掌,即使是很小的一只,不恰当的养护操作要比在持续酷热干旱中待30-45天要危险得多。
另一方面,如果你记得我在前文中说的光照在冬眠时很重要,我们整合一下信息,得出下一条重要细则:
细则五:冬眠期间的岩牡丹属植物需要光照和至少10℃的温差(且最低温不低于某一特定值)。
5. 浇水
细则六:别被它们对潮湿环境的敏感性所混淆,认为它们不太需要水!岩牡丹属在生长季需要水。
没有经验的培育者会错误地浇水。他们要么不浇水过量防止腐烂,要么在植物不需要时浇水。
事实上,植物在每年两个时段的表现可以说明它们已适应了季节性的下雨:开春的生长和秋天的开花。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来测试何时需要浇水:装一盆岩牡丹属植物用的土放在特定位置,浇透。土干的时间比盆中栽有植株的要慢至多30%。浇水量和频率可以以此来估计。
6.通风
所有仙人掌品种都需要通风。要想保持植物健康,这是迫切需要的,尤其是对那些年龄较大的植株。因此,我一直坚持说不能忽视这项条件,尽管我们通常无法觉察它的重要性。看看它们的原生地就足够了,每时每刻风都在肆意地吹着。
[attach]11107867[/attach]
『△ 原生地的Ariocarpus retusus ‘confusus’,Escondida, NL』
[attach]11107868[/attach]
『△ 温室中多头的Ariocarpus retusus ‘confusus’』
二、五项改变
这里的改变指的是栽培者的养殖手法(注意:对象是盆栽植物),指对原生地无人工干预环境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声明另一条定律:
定律三:因为在盆中提供的和植物需要的资源与原生地条件下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做出的改变的目的应该是使植物获得与后者相近的生长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原生环境不太可能复制,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出一些改变使植物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且应该被充分认识,尤其针对那些据说是难以种植的植物:
我们所做的大多数改变与上述六种资源紧密关联。当然,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接下来的部分主要讨论针对岩牡丹属的实践操作。
1.种植
配土已在上文有讨论,这里不再多加赘述。然而我有必要指出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岩牡丹属植物生长在有独特活性的矿物质土壤中。
栽培者提供的配土是相对原生地环境最主要的改变。
[attach]11107869[/attach]
『△ 原生地的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San Francisco,SLP』
[attach]11107870[/attach]
『△ 温室中的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sladkovski’,3.5cm宽,14 x 14 x 10cm盆』
2.移栽
岩牡丹属植物根系敏感,任何损伤都会吓坏栽培者。不过,出于很多原因,移栽换盆时的这些损伤不可避免。
为了保护植物,常规的换盆仅在植物根系很难继续利用盆内空间且较长时间没有浇水时进行。所以最好的换盆时期是它们冬季休眠的时候。北半球,建议在1月10日-20日,也就是说每年第一次浇水的一个月前,每年最后一次浇水的不到半个月后。
换盆的流程:
紧急情况下的移栽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但是此时:
通常来说——在100%矿物质为基的情况下——只要根系还有生长空间、土壤中化学物质不平衡(因不充分的浇水)、土壤不板结,岩牡丹属植物就不需要移栽。
原因很简单,尽管我一直在重复,但我不得不再次强调:岩牡丹属植物在其现有的矿物基质中有能力养活自己。因此,它们不会到缺乏营养的地步。但是,在下列情况发生时,会有问题产生:
对于最后一种情况(在盆足够大的条件下),你可以在每年移栽的时候(例如冬眠时),拿起盆,轻轻挤压盆壁,尤其是四个角落,疏松土壤的同时,保持植物固定,然后摇晃盆土。这么做相当于是在移栽,非常简单也很有效,甚至可以连续用10-15年。
注:岩牡丹属植物种植时让其块状根外露,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可能导致植物死亡!
[attach]11107871[/attach]
『△ 根系发展良好、遍布整个盆的Ariocarpus retusus,根毛紧紧抓住矿物质土壤中的颗粒』
[attach]11107872[/attach]
『△ 原生地的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ssp. elephantidens』
3.浇水
没有通用的浇水方法,不过有一些准则可以遵循,并根据实际情况稍作修改。总的来说,对岩牡丹属植物而言有五条准则:
给水方式
岩牡丹有两个主要生长季;从2月底至5月底/6月中旬,从8月中旬至10月末。
夜间浇水,使得土壤能在第二天的热量降临之前充分排走水分。
如果土快完全干了,你就需要浇水了。我在上文已经提及如何估计盆土干的时间。尽管如此,这需要根据栽培者的气候条件进行调节。任何具体的建议都是错误的。
根据品种浇水
岩牡丹属植物按敏感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Ariocarpus scaphirostris, Ariocarpus bravoanus subsp. bravoanus
Ariocarpus trigonus, Ariocarpus bravoanus subsp. hintonii,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all forms), Ariocarpus fissuratus var. lloydii
Ariocarpus retusus (all forms), Ariocarpus fissuratus, Ariocarpus agavoides
注意,这只是对年龄相近的植物的排序,对较年长的植物并不适用。
[attach]11107873[/attach]
『△ 原生地的Ariocarpus agavoides,几乎不被察觉』
[attach]11107874[/attach]
[attach]11107875[/attach]
『△ 一株不能忽视的人工栽培的Ariocarpus agavoides』
4.施肥
岩牡丹属植物在其生命最初的2-3年可以施肥来助其成长,不过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在每个生长季初也不该施肥超过1-2次。施肥时,使用50%的推荐用量。
原因很简单:植物不应该吸收超过它们接受范围的养分。否则,养料将在土壤中积累,并变得有害。岩牡丹是生长缓慢的植物,因此它们的吸收也很缓慢,即使被强迫也一样。
持续施肥会强迫植物地上部分生长,从而损害其地下部分,导致植株更虚弱、更敏感。
定律四:仙人掌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由于施肥,它们变得越虚弱,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
岩牡丹能很好适应极端恶劣环境,例如Ariocarpus scaphirostris生长在山坡上,隐藏于石灰岩碎石中。
5.病虫害
岩牡丹比其它品种的仙人掌更不易受病虫害侵袭,尽管如此,预防性的杀虫药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在一个生长季的开始与结束阶段。良好的通风可保护植物的地上部分免受细菌的攻击,合适的配土和合理的浇水可避免地下部分受到攻击。
[attach]11107876[/attach][attach]11107877[/attach][attach]11107878[/attach][attach]11107879[/attach]
『△ 受仙人掌长蠕孢菌侵袭的Turbinicarpus laui』
总结
如果你仔细阅读上文,你会发现,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护看似比其它仙人掌更具挑战性,事实上只要照顾仙人掌科基本需求就足够了。
在美洲大陆从北至南,你会找到许多养护起来比岩牡丹属难得多的品种。
我最后的建议是:开始培育吧,你会随着它们一起成长!
[attach]11107880[/attach]
『△ 几平米中有超过20株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ssp. elephantidens』
本文经原作者授权翻译,未经译者允许,请勿转载。
作者: HHbaiyang 时间: 2019-9-6 13:09
学习了,谢谢无私大佬分享
作者: yinpeng879 时间: 2019-9-6 13:18
wutu!
作者: MTdodo 时间: 2019-9-6 13:19
图重新上传
作者: SKAT1000 时间: 2019-9-6 13:22
看了是不是容易入坑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13:22
图已补上
作者: 醉十二 时间: 2019-9-6 13:31
好文章,谢谢分享
作者: 倔强的石头 时间: 2019-9-6 13:44
多谢分享
作者: 西洋古董洋果子 时间: 2019-9-6 13:57
个人觉得,黄泥土配超级透气盆得牡丹涨势比纯颗粒要强很多,纯颗粒养出来得牡丹基本都是缺乏活力(当然有人追求野性),而且很容易干疣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14:18
西洋古董洋果子 发表于 2019-9-6 13:57
个人觉得,黄泥土配超级透气盆得牡丹涨势比纯颗粒要强很多,纯颗粒养出来得牡丹基本都是缺乏活力(当然有人 ...
这篇文章作者也是《石食者》的作者,他这么多年的养殖经验,配土来说应该没有问题的。
不过归根到底,养护手法因为环境不同还是因人而异的。
作者: Samsara125 时间: 2019-9-6 14:25
好几点跟我们日常认知完全相反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15:24
Samsara125 发表于 2019-9-6 14:25
好几点跟我们日常认知完全相反
是嘛,比如说
作者: taojianghu 时间: 2019-9-6 15:27
非常感谢
作者: 鬼谷子 时间: 2019-9-6 16:08
一字不落读完。好文章。
作者: 六幸运星六 时间: 2019-9-6 16:14
收藏了有空慢慢看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16:16
鬼谷子 发表于 2019-9-6 16:08
一字不落读完。好文章。
谢谢支持
作者: 海豚 时间: 2019-9-6 16:26
不错的栽培帖
作者: slko222 时间: 2019-9-6 16:28
大赞!!!
作者: 一缕清风常作伴 时间: 2019-9-6 16:28
非常有用的教程。解答我心中许多的疑惑。感谢。
作者: lukeey 时间: 2019-9-6 16:28
已跪
作者: 高领毛衣 时间: 2019-9-6 16:36
好帖子!
作者: loimap 时间: 2019-9-6 16:37
学到不少。
作者: dqstph 时间: 2019-9-6 16:38
完整地看了一遍,挺细致的,不过有些地方也稍微有些危言耸听——不愧是所谓的食石者,这么看不起土壤。
作者: 山脉天际线 时间: 2019-9-6 16:39
好帖子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16:41
dqstph 发表于 2019-9-6 16:38
完整地看了一遍,挺细致的,不过有些地方也稍微有些危言耸听——不愧是所谓的食石者,这么看不起土壤。
或许很多观点原作者是从长远来看,以几十年为单位,我们普通爱好者还很少有养过这么久
作者: herobai 时间: 2019-9-6 16:44
学习了!很好的资料
作者: 火青 时间: 2019-9-6 16:45
感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巴乔 时间: 2019-9-6 16:49
收藏学习
作者: jsxyxly 时间: 2019-9-6 16:50
学习收藏
作者: 汉北海 时间: 2019-9-6 16:52
学习了,收藏了
作者: comradesu 时间: 2019-9-6 16:56
好牛的文章。有点疑问,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来测试何时需要浇水:装一盆岩牡丹属植物用的土放在特定位置,浇透。土干的时间比盆中栽有植株的要快至多30%。 最后这句话是不是说反了。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16:57
comradesu 发表于 2019-9-6 16:56
好牛的文章。有点疑问,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来测试何时需要浇水:装一盆岩牡丹属植物用的土放在特定位置,浇 ...
没有植株比栽有植物蒸发更快,应该没有问题啊
作者: 一位热心男网友 时间: 2019-9-6 17:23
给大佬顶帖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18:22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收获颇丰
作者: allegory 时间: 2019-9-6 18:24
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爱咖啡的兔兔 时间: 2019-9-6 18:26
看完贴我就把家里那颗挖出来移盆了,盆太小了一直懒没换盆
作者: comradesu 时间: 2019-9-6 18:34
为什么没有植株蒸发快呢?我还以为那30%是被植物吸收了。
作者: 卡农 时间: 2019-9-6 18:43
那些说人家盆用大了的,自己的歪理没经过实践就强加给别人,看来这篇文章好好的批了一顿
作者: 810625 时间: 2019-9-6 18:46
作者: 卡农 时间: 2019-9-6 19:32
里面说的浇水方式我感觉不太实际,说是从上浇水会板结,既然都全颗粒了,根本就不存在板结的问题,而浸盆对于有很多植物以及大棚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工作量,我看国内的和老外的大棚浇水都是拿个莲蓬头洒的。大自然下雨也是从上往下的。这个就有点矫情了
关于施肥,我认为作者也过于谨慎了,一个生长季才1,2次肥,这样操作要么是大型植株,要么是不想让它长得太快,小苗施肥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总得来说1,2次太少了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19:33
comradesu 发表于 2019-9-6 18:34
为什么没有植株蒸发快呢?我还以为那30%是被植物吸收了。
你好,非常感谢你的问题!
你是正确的,自然状态下植物的蒸腾作用远比土壤自生水分蒸发快太多,有植物的话,会加快土壤失水。
回头我再确认一下原文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19:49
谢谢你的反馈,
我作为译者,目前能做到的只有尽力还原文章本身,对于实践操作什么的我并没有太多经验
至于具体的养护手法,我会去询问一下原作者
作者: summerlei 时间: 2019-9-6 19:53
学习学习有点不敢苟同
作者: BFG 时间: 2019-9-6 19:54
支持支持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comradesu 时间: 2019-9-6 19:57
你翻译的都是极好的文章,辛苦了,谢谢!
作者: BFG 时间: 2019-9-6 20:28
本帖最后由 BFG 于 2019-9-6 20:34 编辑
西洋古董洋果子 发表于 2019-9-6 13:57
个人觉得,黄泥土配超级透气盆得牡丹涨势比纯颗粒要强很多,纯颗粒养出来得牡丹基本都是缺乏活力(当然有人 ...
恩,看看龙蛇兰和欣顿牡丹就是用你说的方式培植的!栽培的关键就是要找一个对植物有效成长环境让它在合适的环境下生长!
作者: 百变阿狸 时间: 2019-9-6 21:18
能够借鉴运用到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具体操作还是要根据个人环境来
作者: chi_runmin 时间: 2019-9-6 21:44
好文章
作者: Evanxu 时间: 2019-9-6 21:59
文章非常不错
作者: chenser00 时间: 2019-9-6 22:03
拜读了,谢谢总结这么多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6 22:32
BFG 发表于 2019-9-6 20:28
恩,看看龙蛇兰和欣顿牡丹就是用你说的方式培植的!栽培的关键就是要找一个对植物有效成长环境让它在合适 ...
谢谢分享
作者: lgh蛋蛋 时间: 2019-9-6 22:35
厉害的科普文
作者: jjfengfeng31 时间: 2019-9-6 22:45
那是相当的专业啊
作者: z-yi 时间: 2019-9-6 22:49
好文章啊,这个以后还得多看几遍。
作者: jarnal 时间: 2019-9-6 23:25
拜读了,刚入岩牡丹坑,学习不少
作者: 北飘南飞 时间: 2019-9-6 23:41
真是好文章,请教一下,原文从哪里查看,可私信告知,谢谢
作者: suunyyang 时间: 2019-9-6 23:58
学到了
作者: 兜风 时间: 2019-9-7 00:47
白天微信上学习过了,晚上睡不着再学习一遍。
作者: 8358293 时间: 2019-9-7 01:19
拜读 感谢分享
作者: 黄老局 时间: 2019-9-7 01:39
主图都好棒
作者: hbtcle 时间: 2019-9-7 07:39
养护经验太到位了
作者: Life 时间: 2019-9-7 08:23
学习了,谢谢大佬
作者: martinwang337 时间: 2019-9-7 09:01
感谢楼主的翻译,对国内仙人掌爱好者提高种植技术很有帮助。
作者: Samsara125 时间: 2019-9-7 09:13
比如说,盆的大小,一般都说不要太大盆。文章说的相反,大盆好,还发了一个例子3.5cm的牡丹,14cm的盆~~~
作者: bossma 时间: 2019-9-7 09:25
,收藏了有空慢慢看
作者: f2010g 时间: 2019-9-7 09:29
有些说法,和我们认知的一般常识有出入,待实践证明。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知识点莫过于移盆时间了。感谢楼主的翻译工作!
作者: 小橘子0612 时间: 2019-9-7 09:49
学习了辛苦楼主
作者: 浩澜晴云 时间: 2019-9-7 09:53
受益匪浅
作者: 风狂 时间: 2019-9-7 09:58
好帖,先收藏了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7 10:00
f2010g 发表于 2019-9-7 09:29
有些说法,和我们认知的一般常识有出入,待实践证明。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知识点莫过于移盆时间了。感谢楼主 ...
理论还需中国化本土化
作者: 1669858573 时间: 2019-9-7 10:28
想问下原作者是哪个国家的?
作者: 好爸爸16316 时间: 2019-9-7 10:32
学习了,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7 10:35
1669858573 发表于 2019-9-7 10:28
想问下原作者是哪个国家的?
罗马尼亚
作者: 弦哥 时间: 2019-9-7 11:17
好文共赏
作者: 怒斥の黑框 时间: 2019-9-7 11:26
好帖子,收藏啦
作者: 666苏蔚 时间: 2019-9-7 12:18
珍贵的科普贴,谢谢无私的分享。
作者: 球球大球球 时间: 2019-9-7 12:48
值得学习
作者: a422698829 时间: 2019-9-7 15:55
好文章,必须赞一个
作者: 惘与 时间: 2019-9-7 16:16
马扎
作者: 一弦五品 时间: 2019-9-7 16:57
牛掰,有说休眠期修根换盆的,也有说生长季换盆的,应该如何选择?
作者: Allen'garden 时间: 2019-9-7 16:58
赞一个
作者: yxiao 时间: 2019-9-7 17:03
非常好的文章。谢谢!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7 17:47
原文作者的建议是在休眠期换盆
作者: 我飞 时间: 2019-9-7 17:51
营养帖子
作者: 四魂之玉 时间: 2019-9-7 20:25
也许又是一个专家?有些观点也觉得半疑半信
作者: fiskereee 时间: 2019-9-7 20:25
刚闷死一盒子小苗,两天没吃下去饭了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7 22:31
四魂之玉 发表于 2019-9-7 20:25
也许又是一个专家?有些观点也觉得半疑半信
值得参考,不能全盘接受咯
作者: noescape 时间: 2019-9-7 22:50
就看你喜欢水灵灵还是野味十足的吧
作者: wikygreen 时间: 2019-9-8 09:55
非常好的科普文!感谢翻译!学习了!
作者: 555 时间: 2019-9-8 10:16
开始培育吧,你会随着它们一起成长!
这句话很燃阿
作者: lizhi888 时间: 2019-9-8 12:17
学习了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8 18:46
555 发表于 2019-9-8 10:16
开始培育吧,你会随着它们一起成长!
这句话很燃阿
确实啊,人与植物共同成长
作者: 八妖 时间: 2019-9-9 09:23
想知道作者的养殖地的气候与环境
作者: 迪然 时间: 2019-9-9 14:12
好文,学习了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9 18:14
作者所在的罗马尼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0°C左右。春季短暂,但气候宜人;6-8月是夏季,平均温度22-24°C,南部和东部低地是最 热的地区,最高温度可达38°C;秋天凉爽干燥;12月至次年3月是冬季,平均温度零下3°C。年降雨量约为660毫米,春末和夏初为多雨季节。
环境的话,是温室
作者: 哎哟哇啦 时间: 2019-9-9 19:47
学习了,感谢大大翻译转帖
作者: 河北土豆君 时间: 2019-9-9 20:49
拜读完了并收藏,今年播的岩牡丹刚移苗,以后可以鉴戒这篇文章结合养护环境调整,谢谢楼主
作者: Vv小花匠 时间: 2019-9-9 23:09
没看文,先打卡。待我慢慢看
作者: Vv小花匠 时间: 2019-9-9 23:12
新坑小白贴图拿分,好不好用不知道。不过已经用了大半年。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19-9-9 23:22
客气了,多多实践
欢迎光临 仙珍圜 (http://www.xianzhenyuan.cn/)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