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珍圜

标题: 【翻译】理想的仙人球种植基质- [打印本页]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3 20:28
标题: 【翻译】理想的仙人球种植基质-
本帖最后由 kolakolas 于 2020-3-15 23:56 编辑

原文:XEROPHILIA • Volume IV, No. 1 (12), April 2015
翻译:kolakolas

被论坛里无脑的杠精杠得生气了,索性删掉,以后的文章也不会发到论坛里,更多文章分享请移步个人公众号:异草志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3 20:30
本帖最后由 kolakolas 于 2020-3-15 23:54 编辑

不说了,爱咋地咋地吧
作者: 丶看海    时间: 2020-3-3 20:37
是好文章
作者: 南城笙歌    时间: 2020-3-3 20:44
各抒己见,百花齐放
作者: BFG    时间: 2020-3-3 20:49
学习使我快乐!
作者: 爱养花    时间: 2020-3-3 20:49
可以做精华帖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3 20:52
爱养花 发表于 2020-3-3 20:49
可以做精华帖

我也觉得可以建议版主加精,我在入坑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文章。我到现在才看到一篇这么好的英文原稿,然后我才翻译了过来。
作者: 昕12    时间: 2020-3-3 20:53
本帖最后由 昕12 于 2020-3-3 21:11 编辑

想问问楼主,种植时盆底放一层路边的石头并且根与石头靠的很近要紧吗?主要是因为家里没盆了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3 20:56
昕12 发表于 2020-3-3 20:53
想问问楼主,种植龙角牡 D时盆底放一层路边的石头并且根与石头靠的很近要紧吗?主要是因为家里没盆了
...

根部与盆底最好有一段距离。用深盆比较好

作者: 明辉    时间: 2020-3-3 21:07

作者: 明辉    时间: 2020-3-3 21:08
学习了,楼主的贴让我对植料有进一步认识
作者: 毛裤太扎    时间: 2020-3-3 21:10
好文章  收藏了  对于配土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者: 昕12    时间: 2020-3-3 21:12
kolakolas 发表于 2020-3-3 20:56
根部与盆底最好有一段距离。用深盆比较好

哦哦 那请问按照我那种种法,会出现什么情况呀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3 21:20
昕12 发表于 2020-3-3 21:12
哦哦 那请问按照我那种种法,会出现什么情况呀

根系长不好,可能会长势变慢,其他没啥
作者: 昕12    时间: 2020-3-3 21:22
kolakolas 发表于 2020-3-3 21:20
根系长不好,可能会长势变慢,其他没啥

哦哦因为刚种下一个星期 那建议多久后换一个盆呢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3 21:28
昕12 发表于 2020-3-3 21:22
哦哦因为刚种下一个星期 那建议多久后换一个盆呢

就最近吧,趁着温度还没有升高。
作者: 昕12    时间: 2020-3-3 21:30
kolakolas 发表于 2020-3-3 21:28
就最近吧,趁着温度还没有升高。

谢谢啦 公众. 号关注了,写的很不错哦
作者: 阿兴    时间: 2020-3-3 21:33
好贴,来学习
作者: changqing208    时间: 2020-3-3 21:34
说的非常好
作者: vincentyip    时间: 2020-3-3 21:36
说得好啊,每个属的配土都有所不同的
作者: 阳焦上人    时间: 2020-3-3 21:37
认真拜读,多方面参考,各有收益。
作者: wdf13623911980    时间: 2020-3-3 21:52
老外的用料不可模仿
作者: 低头看见妖    时间: 2020-3-3 21:53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食石者也只能说是适合少数人,还是得实践出适合自己的配土才是真的
作者: fflzf    时间: 2020-3-3 22:10
一把煤渣搞定,可惜现在不好找了
作者: ariocarpus    时间: 2020-3-3 22:14
这篇文章里,把除了雨林之外的所有仙人掌都划为旱生,然后至少给30%的有机质,未免太过简单了吧。
食石者的流行,方法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那种原生态风格的认可。
从这个角度想,最接近其产地的配土才是适合的,北美戈壁滩的和南美草原的显然不一样。

作者: bluefishjj    时间: 2020-3-3 22:14
很有见地;-)
作者: summerlei    时间: 2020-3-3 22:43
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
作者: youguangwei    时间: 2020-3-3 22:53
好文章,学习了
作者: 清涛    时间: 2020-3-3 22:58
学习学习!
作者: 小橘子0612    时间: 2020-3-3 23:02
学习
作者: 二手猫熊    时间: 2020-3-3 23:21
终于看到一篇不同观点的文章,个人的一些理解。
个人理解,首先石食者这篇文章是作者基于对原生态植物扁平,紧凑的审美倾向而做的研究。全文以此为目的和依据进行探讨。如果玩家不认可那种植物外观的审美,那么他文章中剩下的部分全是DogShit。
其次,很多研究表明,碱性植料或碱性水,对植物生长是有害的。仙人掌植物也不例外。虽然我不能列举所有的仙人掌都喜欢酸性土壤,但多数仙人掌在酸性环境下可以生长的更强壮。包括仙人掌球体和刺的生长都是基于养分的。而上文中也论诉了这一观点。所以,碱性环境不利于球体的生长,同样也不利于刺座的生长。这可以从嫁接后夸张的刺型得到反向论证,丰富的营养,催生了庞大的球体,同时也催出了粗壮夸张的刺。所以所谓的“虐”,其实是牺牲了刺座的。只是球体失水后体积缩小的更多,显得刺座很强,毕竟球体含水量高达70%以上。
再次,在仙人掌种植中,我们看到的一些特立独行的观点往往来自欧洲,而作为仙人掌种植权威的日本却很少发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本就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按部就班就能做好的一件事情,欧洲人自己搞的太复杂了。


作者: 巴乔    时间: 2020-3-3 23:21
要结合自己的环境,阳台和大棚肯定不一样
作者: 棉先生    时间: 2020-3-3 23:24
技术贴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3 23:42
二手猫熊 发表于 2020-3-3 23:21
终于看到一篇不同观点的文章,个人的一些理解。
个人理解,首先石食者这篇文章是作者基于对原生态植物扁平 ...

明白人
作者: 没人和我重名    时间: 2020-3-3 23:50
好贴  学习收藏 建议加精!
作者: 暮雨惊檐铃    时间: 2020-3-3 23:53
好文章必须顶
作者: mali601    时间: 2020-3-4 07:45
学习,融汇,争取贯通
作者: 马永荣    时间: 2020-3-4 08:07
学习使我强大
作者: yuzhen19720428    时间: 2020-3-4 08:14
受教了
作者: jarnal    时间: 2020-3-4 08:54
学习了
作者: kokypp    时间: 2020-3-4 09:10
本帖最后由 kokypp 于 2020-3-4 14:12 编辑

   全文拜读。    首先,本文题目我觉得取得有失偏颇。在我个人看来,这篇文章和《石食者》还是有契合之处的。本文是偏园艺向,养出来的球干净,舒展。石食者偏原地风,养出来的球最大体现原地风格,这篇文章谈不上“颠覆”二字。石食者并没有说不要NPK ,他只是趋向于让植物自己从石头里“吃”出NPK来。要不然Dag Panco介绍那么多种石料干啥呢?而且,他实操的时候用的石材品种也不少的。
   其次,《 石食者》给我很同意的一个主要的理念是:你对植物的期望决定了你的植物的表现。是想养成珠圆玉润的还是喜欢干瘪沧桑风格,自己得先想好。养殖者的审美期待,决定了用何种植料配比,并且一步步地为达到这个期待而调整自己的配土。本贴作者和石食者作者,都是符合这个理念的。本文作者喜欢自己的球饱满干净,从而进行更多人工干预。Dag Panco可能更喜欢偏原地风格。
     另外,从我个人来看,配图如果是原作者的配图,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鹤巢丸和圆盘玉的样子。太干净,刺间隔太疏,总觉得缺少一点特有的风味。鹤巢鹤和圆盘玉这两个品种我觉得刺是很主要的一个欣赏点,这两张图我觉得差了些意思,球体太过于饱满了一些。石食者的方法能使得球偏干,或许更能把刺的感觉体现出来,。
    我自己也实际操作了一百多盆石食者,主要是用于沟宝山属,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天台,沿海,风大,光照强),然而受限于本地石材的难以获得,(大块的支撑石都得淘宝上买),从成本上考虑,弄石食者也并不便宜,所以暂时就这样了。
    我更多一些品种是像本文一样,养得干净饱满,摆的整整齐,看着也挺舒服。这些,植料用的是常见的TB买的各种常规颗粒石,没有加大长条的支撑石,也没有风化石什么的造景类石头。视具体品种,有的完全不加腐植质,有的加一点松针土,牛粪颗粒。
    总之,一句话,如何养护,并无绝对,在某些品种,比如兜,鱼,或者其他什么的品种,你认为饱满一些更好看,那就多体会本文作者的意思。某些品种,石食者可能更有表现,那就试试石食者。而且,两种方向,两种风格,具体到实操,还得取决于你的场地条件,地域条件,环境温度等等,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效果,这玩意都得以年做单位,“球养好了能陪你一辈子”(我也不说送终啥的了...),这也是这种植物的魅力所在,不是么?
   上面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并努力付诸实践中。  人生能有几何?我的球,养什么风格,我自己做主。
   以上,诸君共勉。

[attach]11356543[/attach][attach]11356545[/attach][attach]11356552[/attach][attach]11356558[/attach]



作者: 15538636618    时间: 2020-3-4 09:55
我按石食者的原理种了几颗,效果待观察
作者: Eddy    时间: 2020-3-4 10:14
留名
作者: zhangjieninhao    时间: 2020-3-4 10:16
kokypp 发表于 2020-3-4 09:10
全文拜读。    首先,本文题目我觉得取得有失偏颇。在我个人看来,这篇文章和《石食者》还是有契合之处 ...

您好,我一直没太理解,全颗粒(大小不均匀颗粒)和石食者的区别。您能解释一下吗。
作者: a422698829    时间: 2020-3-4 10:26
好文章  顶一个
作者: wangzhaoyu127    时间: 2020-3-4 10:28
纯炉渣  偶尔加粗河沙
作者: 1669858573    时间: 2020-3-4 10:30
感谢翻译
作者: 57645258    时间: 2020-3-4 10:34
这个点赞
作者: 8358293    时间: 2020-3-4 10:38
真希望论坛多些这样有营养的帖子和讨论,而非大量一图流水贴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4 10:42
kokypp 发表于 2020-3-4 09:10
全文拜读。    首先,本文题目我觉得取得有失偏颇。在我个人看来,这篇文章和《石食者》还是有契合之处 ...

有待讨论,为了回答您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单独再写一篇了
作者: dgbest148    时间: 2020-3-4 10:51
学习了,-砾石(建筑用砾石,过筛但保留粉尘颗粒),这一点和传统认知不一样

作者: ariocarpus    时间: 2020-3-4 10:53
提醒一下(重点部分):
  2,有机质基质(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
这里应为 百分之三十至四十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4 10:57
ariocarpus 发表于 2020-3-4 10:53
提醒一下(重点部分):
  2,有机质基质(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
这里应为 百分之三十至四十

刚发现是这样
作者: herobai    时间: 2020-3-4 10:58
辛苦辛苦,学习了!
作者: 月落榕榕兔    时间: 2020-3-4 11:11
感谢分享,不养仙人球类都忍不住看了看,感觉受益颇深。请问下腐殖质和堆肥,我原以为堆肥生产的也是一种腐殖质,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 kokypp    时间: 2020-3-4 11:12
本帖最后由 kokypp 于 2020-3-4 11:15 编辑
zhangjieninhao 发表于 2020-3-4 10:16
您好,我一直没太理解,全颗粒(大小不均匀颗粒)和石食者的区别。您能解释一下吗。

我得出的石食者实操重点:大块的支撑石,10cm左右,长条形两三条支撑起整个结构。有没有支撑,是区别我们通常的纯颗粒和石食者的关键。石食者:大块的支撑材料+颗粒。纯颗粒就只是纯颗粒。
作者: 山脉天际线    时间: 2020-3-4 11:22
本帖最后由 山脉天际线 于 2020-3-4 11:39 编辑

感谢分享,好文章!建议加精
作者: lg_0_0    时间: 2020-3-4 11:48
干货。
作者: juneclyne    时间: 2020-3-4 11:51
大部分都用纯颗粒,长得非常好,用的最多的是轻石,其他乱七八糟的颗粒有什么加什么,喜钙的加点石膏,需要保水一点的加赤玉,当然我会加入一点a2缓释肥
作者: 海珠不是我    时间: 2020-3-4 11:57
适合自己环境就好。
作者: juneclyne    时间: 2020-3-4 12:12
kokypp 发表于 2020-3-4 11:12
我得出的石食者实操重点:大块的支撑石,10cm左右,长条形两三条支撑起整个结构。有没有支撑,是区别我们 ...

我觉得并没这么复杂,食石者就是一种形容一种种植方式,你追求原生态这种状态,你用的主要的基质是矿物就可以说食石者,没有那么严格的定义,没必要细致到每一步的操作,非要加个支撑的才能叫食石者,作者也没这么说
作者: 菠萝的海    时间: 2020-3-4 12:47
感谢分享,说的非常好!
作者: sjw1985    时间: 2020-3-4 12:57
kokypp 发表于 2020-3-4 09:10
全文拜读。    首先,本文题目我觉得取得有失偏颇。在我个人看来,这篇文章和《石食者》还是有契合之处 ...

我去,你是处女座的嘛
作者: kokypp    时间: 2020-3-4 13:04
本帖最后由 kokypp 于 2020-3-4 13:23 编辑
juneclyne 发表于 2020-3-4 12:12
我觉得并没这么复杂,食石者就是一种形容一种种植方式,你追求原生态这种状态,你用的主要的基质是矿物就 ...

嗯,作者没这么说,但是作者这么做了,文章也对支撑结构做了很大篇幅的阐述,还记得文章后半部分里那块地吗?底下埋那么多大石头干啥用的?为了好看吗?为什么不干脆全部小颗粒算了,用小颗粒疏水性没差别,该有的生长元素也有,大石头还那么沉,搬起来都费劲。所以,我认为支撑结构是很重要的一环。文章的原意和宗旨也是参考原产地,你且看原产地有像我们家庭种植的那样均匀的纯颗粒土壤?不见得吧。原产地大石头间隔小颗粒或者有机土,或者在石头缝里生长,这些原产地图片在论坛里倒是挺常见。往大了说,石食者追求一种原生态,是一种种植方式。纯颗粒没有问题,毕竟也“食”石,虽然我觉得差了些意思,也是“石食者”这个概念的范围之内。   然而有个花友只是在铺面放了几块风化石,底下大半部分都是各种有机土,石头没两粒,他说:我这也是石食,我说,食个蛋蛋,石都不“食”,何必套这个名头戴这个帽子,又不值钱,对吧。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有各人的独自理解吧。
作者: kokypp    时间: 2020-3-4 13:07
本帖最后由 kokypp 于 2020-3-4 13:11 编辑
sjw1985 发表于 2020-3-4 12:57
我去,你是处女座的嘛

强迫症。不过看起来还是挺舒坦,对吧
作者: 阴天天阴    时间: 2020-3-4 13:13
学习了。感谢楼主的翻译。
作者: juneclyne    时间: 2020-3-4 13:23
kokypp 发表于 2020-3-4 13:04
嗯,作者没这么说,但是作者这么做了,文章也对支撑结构做了很大篇幅的阐述,还记得文章后半部分里那块 ...

作者这么做了,作者只是把他的经验发现给大家,难道我们一举一动都要巨细无遗模仿作者才能称之为食石者吗,显然这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他只是给我们一种思路一种方式
作者: kokypp    时间: 2020-3-4 13:32
本帖最后由 kokypp 于 2020-3-4 14:06 编辑
juneclyne 发表于 2020-3-4 13:23
作者这么做了,作者只是把他的经验发现给大家,难道我们一举一动都要巨细无遗模仿作者才能称之为食石者吗 ...

呃....,说白了得看你个人的习惯。我始终认为,不管“石食者”还是常规手法养球,这事儿说白了也不是什么很了不得的事情。然鹅,既然学,就学完整,对吧,不是说一定要亦步亦趋,完全照搬。你是不是得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加了支撑石,是不是更好?不加是不是更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4楼那位朋友问我:全颗粒(大小不均匀颗粒)和石食者的区别,我按我的理解,我认为:石食者这种养殖手法,操作的时候支撑结构很重要。所以我就这么回答他。具体怎么做,是他的事儿了。
作者: qmt888    时间: 2020-3-4 13:49
学习了
作者: 小雨人    时间: 2020-3-4 14:02
对啊,我原来也痴迷于食石,结果没发现长得很好,现在的配土都加入了泥炭,反而长得还不错
作者: 鬼谷子    时间: 2020-3-4 14:23
一字不落看完
作者: kevinbxj    时间: 2020-3-4 14:55
学习了写的真好
作者: nickxchen    时间: 2020-3-4 15:03
还是需要有机物 营养土哦!
作者: ljwfj    时间: 2020-3-4 15:13
食石者写的很清楚,在环肥与燕瘦间选择你想要的比例,种出你想要状态,不知道你是不是曲解了食石者
作者: martinwang337    时间: 2020-3-4 15:20
感谢楼主辛苦翻译,给大家提供了国外的经验。其实也是一种种植方式,根据自身的条件需求,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作者: 明辉    时间: 2020-3-4 15:57
ljwfj 发表于 2020-3-4 15:13
食石者写的很清楚,在环肥与燕瘦间选择你想要的比例,种出你想要状态,不知道你是不是曲解了食石者

嗯,众口难调,能在食石者基础上慢慢调整出适合自己的菜谱
作者: cwd211000    时间: 2020-3-4 16:18
挺有意思的
作者: Samsara125    时间: 2020-3-4 16:20
二手猫熊 发表于 2020-3-3 23:21
终于看到一篇不同观点的文章,个人的一些理解。
个人理解,首先石食者这篇文章是作者基于对原生态植物扁平 ...

花友说的好,学习了,我也迷惑为啥那么多嫁接的刺反而牛逼,落地就变弱,实生也没那么强
作者: 科迪    时间: 2020-3-4 16:29
好文
作者: Samsara125    时间: 2020-3-4 16:29
另外说一点题外话,我认为食石者或是接近食石者养法的球更加皮实耐艹,活力更强,相对而言没那么容易烂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4 16:49
Samsara125 发表于 2020-3-4 16:29
另外说一点题外话,我认为食石者或是接近食石者养法的球更加皮实耐艹,活力更强,相对而言没那么容易烂[S36 ...

嫁接的那个问题可以说明纯颗粒并不是使仙人球刺变强的直接原因。而文中所提缺乏(过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才可能是导致仙人球体弱的原因。
作者: 车轱辘    时间: 2020-3-4 17:34
非常不错,感谢分享.
作者: 凨鼒丹    时间: 2020-3-4 18:00
好文
作者: 兜风    时间: 2020-3-4 18:25
大棚带盆发货,里面的土就是最佳基质。
作者: bjzlq    时间: 2020-3-4 18:29
谢谢楼主分享~  
请问:盆中黄色铺面是什么?
作者: 973897371    时间: 2020-3-4 19:01
支持
作者: isaaclee    时间: 2020-3-4 19:16
考虑全颗粒   仙土 5份  火山石 5份   硅藻土 3份   轻石 2份   绿沸石  2    麦饭石 2    椰壳碳  1     桐生砂   1   水晶一样的石灰自己砸的颗粒  1
不知道这个配置如何。。   
作者: 独爱普洱    时间: 2020-3-4 20:07
好帖!楼主辛苦了,这个帖子很认同,因为我也差不多了是这样配土养殖,全颗粒石头不合园艺理念
作者: 怒斥の黑框    时间: 2020-3-4 20:07
好文章,拜读啦。
作者: donaldsh    时间: 2020-3-4 20:09
写的很不错
作者: kolakolas    时间: 2020-3-4 20:41
bjzlq 发表于 2020-3-4 18:29
谢谢楼主分享~  
请问:盆中黄色铺面是什么?

我还真不太清楚,有点像国内卖的硅藻土。(应该是什么沉积岩类)
作者: hplc4    时间: 2020-3-4 20:44
四个控制按钮
利用上面的四个参数,种植者手里有了一块带有四个按钮的控制面板:土壤、肥料、水和光线。请记住我们养的是具有极长寿命的多年生植物,并且反应非常迟钝,一个参数的改变,往往要一两年才看到一丁点效果,对于这种植物,我们无法像其他植物那样反复的作种植试验,很多我们不想要的效果,一旦出现在植物身上,就是破坏性的,修复性也不佳(相对于木本藤本的植物,简直是差极了)。因此善用这四个参数并提前预知它们的影响和效果几乎是唯一的路,虽然我们依然不能马上看到效果。               ——这里才是石食者一文的精髓所在 至于用石头还是土还是别的什么 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审美 看是要把崽养的白白胖胖还是养的一身腱子
作者: kokypp    时间: 2020-3-4 20:45
ljwfj 发表于 2020-3-4 15:13
食石者写的很清楚,在环肥与燕瘦间选择你想要的比例,种出你想要状态,不知道你是不是曲解了食石者

同意……
作者: kokypp    时间: 2020-3-4 20:45
Samsara125 发表于 2020-3-4 16:20
花友说的好,学习了,我也迷惑为啥那么多嫁接的刺反而牛逼,落地就变弱,实生也没那么强

有奶妈和自己挣扎求生肯定是不一样的
作者: zhangjieninhao    时间: 2020-3-4 20:47
kokypp 发表于 2020-3-4 11:12
我得出的石食者实操重点:大块的支撑石,10cm左右,长条形两三条支撑起整个结构。有没有支撑,是区别我们 ...

好的 谢谢您
作者: kokypp    时间: 2020-3-4 21:03
本帖最后由 kokypp 于 2020-3-4 21:28 编辑
zhangjieninhao 发表于 2020-3-4 20:47
好的 谢谢您

客气了,相互交流。多读几次原文,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作者: 即墨清风    时间: 2020-3-4 21:53
给你建议更正两点哈。。两大类矿石建议改为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咱一般按照物理结构分类简便易行。。。沉积岩比较软而火成岩和变质岩较硬。。。你这种按化学成分分类没有实操价值不易分清,况且你这两分类一般都指火成岩。。也有点不严谨。。并且工地砾石使用前一定要洗粉尘。。。矿山砾石可以不洗。。道理显而易见哈
第二点有参考价值但可以不必特意强调颠覆与否。。。中国东西南北中五方分布青白红黑黄五色土。。其中北方壬癸水的黑土地有机质最多。。。中央戊戌土的黄土地有机质最少。。两者差距十倍。。故肥土种水稻大豆贫土种土豆高粱。。此为南橘北枳。。仅是特异性强的种对土壤有机物需求有差异其余大部分差异都不大哈:D。。。美洲和咱这不同。。。不分五方只分东西两方。。以科迪勒拉为界。。此界以西的种有机物可以少甚至无。。仅在小区域分布种的越往东边。。或者北美越往南南美越往北。。。有机物可以偏多些。。那些分布广泛的特异性不强的乌鱼之类的不在此列。。。这是粗略讲法。。详细的还得考虑高山海拔的垂直分布。。这是指在同样环境下的安全原则。。另外还有风速越大有机质越多。。。空气越湿有机质越少。。。苗越小有机质越多。。盆越大有机质越少。。。人越懒有机质越少:D。。盗挖的老本子不用最安全。。这些都是安全原则。。食石者不过是给球起个小名而已。。无须过度解读。。各种纯矿石养也好纯泥炭养也罢都有特殊目的。。。目的不同做法有异。。无论对错不分好坏。也不存在非此即彼。

作者: 五步花    时间: 2020-3-4 22:05
学习了啊
作者: chi_runmin    时间: 2020-3-4 22:08
学习了~~
作者: toby_t    时间: 2020-3-4 22:12
即墨清风 发表于 2020-3-4 21:53
给你建议更正两点哈。。两大类矿石建议改为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咱一般按照物理结构分类简便易行 ...

说的好,法无定法




欢迎光临 仙珍圜 (http://www.xianzhenyu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