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77|回复: 1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土壤保水性测试:泥炭,椰糠,赤玉,珍珠岩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7 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oly718 于 2014-1-18 01:01 编辑

入坑不久,经常看到有关椰糠和泥炭的保水性讨论,怎么说的都有。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椰糠更“保水”,颗粒比较“疏水”等。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也有些人觉得椰糠没有那么“保水”。我的个人感觉也是这样。
楼主文科生,对于很多术语只有大体上感性的了解,所以决定做个测试,通过数据看不同土种的“保水性”。
手头土和颗粒品种有限,手头测量工具也有限,所以设计了如下一套测试方法:

工具:电子称、塑料盆、纱网
对象:泥炭(发发得1号种植泥炭)、椰糠(格陆谷椰糠砖)、赤玉(3-6mm)、珍珠岩
测试方法:取等体积的土(目测等体积),放在垫有纱网的塑料盆中防止渗漏,第一次称重;用水浇淋多次,直至土能够吸水充分,漏去多余的水分后第二次称重;将吸饱水分的土放置在散射光、通风尚可的环境里(楼主只能提供这样的环境:有暖气;白天会开10cm左右的窗缝;每天用小风扇在距离2m的地方吹上个把小时;温度20-30;湿度20%左右),4天后第三次称重,6天后第四次称重。如文末附图。

测试结果如下:

品种         重量1               重量2                重量3                重量4
                                     (吸饱水)  (4天后,潮土状态)(6天后,已经接近干土,只是略有潮气)        
        
泥炭            40                     87                   44                   34        
椰糠            80(泡发)         135                  73                  57        
赤玉           160                    228                  173                 163        
珍珠岩        15                      65                    20                  15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到几个问题:
第一,泥炭的吸水性比椰糠差。相同体积、吸饱水的情况下,泥炭增重47g,椰糠增加了55g。
         值得一提的是,这80g椰糠是泡发之后的重量,泡发之前的数据是19g,也就是说,如果椰糠是全干状态,
         它能吸饱116g的水!

第二,单就水分散失量看,椰糠比泥炭失水多。等体积的情况下,4天后泥炭散失了43g水,椰糠则散失了62g。
         也就是说,泥炭在4天后已经状态恢复到刚上盆时的“潮土”,但是比刚上盆时略重;
         而椰糠也在4天后恢复“潮土”状态,但已经比刚上盆时轻了。
         6天后此现象更加明显。

第三,综合上述两条可以看出,椰糠吸水多,失水也多,泥炭吸水少,失水也少。
         但在每个阶段,两者都处于基本相似的状态,4天后泥炭和椰糠都变成和上盆时类似的“潮土”,
         6天时都变得接近干土了,只是还略有潮气。所以说单讲潮湿程度,二者在各阶段都差不多的。
       (楼主本想一直实验到它们达到最轻重量,也就是纯“干土”的时候,无奈马上要回家,等不到那时了。)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        
        如果你是“干透浇足”派的,每次都必定浇到底孔往下漏水,那么显然椰糠能吸更多的水,让你感觉它“保水”;
        如果你和楼主一样是“定量浇水”派的,比如每次沿着盆边溜五圈那种,显然椰糠比泥炭干得快,因而会感觉它“不保水”。

第四,至于颗粒,珍珠岩没什么好说,吸水程度和泥炭差不多,干得也确实快,它的好处真的就是不积水。
         但我认为它还是比河沙好,孔隙较多,还是能储存一定水分、产生“容错”效果的。
         而且还轻便、便宜、透气、亲根。

第五,赤玉真的是好东西。它吸水性比泥炭和椰糠都要好(等体积情况下吸饱水增重68g),但是不积水,
         即吸饱水之后仍旧是“透气”的。
         赤玉的干燥速度也比较慢,可以看到它在6 天后才到回复到上盆时的重量,说明它所含蓄的水分是慢慢释放出来的。
         所以说这种颗粒有着最好的“容错”功能,即,浇多了水会漏出去,而万一浇水频率太低它还能缓慢地继续释放水汽。
        (160g的上盆状态看着是干的,但里面一定还是有水汽的,相信很多人都见到过密封好的赤玉袋子里有不少水珠的状况。)
         唯一的缺点是它重+孔隙太小,可能亲根性不太好,尤其是对景天的毛细根而言。
        (23#说到赤玉亲根性也不错,我入坑时间短,没有类似经验,请亲们参考)

第六,一个计划外的发现就是,椰糠怎么浇体积都几乎不变,而泥炭浇一次水土表就往下沉降不少。这是否证明它易“板结”?
         不过也有人说椰糠用时间长了也会板结,这个可以以后再设计一个实验测试一下。(33#大神说椰糠的团粒结构更好,请参考)

所以,配土和浇水习惯是要结合起来看的。不能简单地用“椰糠保水”、“颗粒不保水”等其实正确、但你未必理解为什么正确的结论来指导你的判断。很多肉友在逐步摸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把肉肉种得极好。他们的经验是对的,但是必须结合自身的环境、习惯才能做正确选择。并且,参考一些相对具有科学性的数据,弄明白原理,是能让人少走弯路的。


加几句最简单直白的结论:
1、保水性泥炭和椰糠相近,椰糠吸水多失水多,泥炭吸水少失水相对较少。
2、赤玉是个好东西。
3、北京冬天室内散射光条件下6天土就基本全干了。


p.s请放心,所有重量都是去掉了盆子重量的。
p.s个人观点,数据不是百分百严谨,仅供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从水生 + 1 科学~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4-1-17 12:04 | 只看该作者
lz文科生能做这样的实验很赞啊!
3#
发表于 2014-1-17 12:09 | 只看该作者
实践贴 楼主有心了 必须得顶起来
4#
发表于 2014-1-17 12: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数据和结论都很清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5#
发表于 2014-1-17 12:10 | 只看该作者
但是有说法椰糠容易招虫子,肉肉没用过椰糠不过种朱顶红是椰糠打底上面是颗粒土结果就是有潮虫,同样湿土,同时种的风信子的没有加椰糠就没有虫子诶~
头像被屏蔽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2:11 | 只看该作者
myfish66 发表于 2014-1-17 12:09
实践贴 楼主有心了 必须得顶起来

谢谢支持
头像被屏蔽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2:11 | 只看该作者
hanjing6614 发表于 2014-1-17 12:04
lz文科生能做这样的实验很赞啊!

thnx!
8#
发表于 2014-1-17 12:1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二楼
9#
发表于 2014-1-17 12:18 | 只看该作者
天呐 技术党吖
给跪。。
10#
发表于 2014-1-17 12:19 | 只看该作者
嗯 还一直以为椰糠是最保水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仙珍圜 (鲁ICP备2021037596号)

GMT+8, 2025-9-9 14:50 , Processed in 0.059401 second(s), 12 queries .

© 2008-2013 XianZhenYuan.cn ,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