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60|回复: 1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爪球中的“公交车”——地域环境及杂交对黑王丸形态的影响(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6 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oson 于 2018-11-8 16:10 编辑

作者:Toson

一、前言

       黑王丸(Copiapoa cinerea)是龙爪球家族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无数人被原地黑王丸的冷峻外表所倾倒跳进龙爪这个坑中。但国内市场园艺黑王丸外型千奇百怪鱼目混珠者横行,使得我开始玩龙爪的半年间竟然没有一颗黑王丸入账!不是买不到,而是在搞不清黑王丸怎么样才是标准的而迟迟无法下手。虽然不太愿意,我还是用一个粗暴简单的方式来解决了园艺黑王丸形态多样性给我带来的困扰:野德
       黑王丸的话题选择面宽泛,学术争议比较多,我决定以市场观点为主,围绕一些市面上看得到的黑王丸品种大致总结下地域环境,特别是杂交对黑王丸形态的影响。受限于本人修为及精力,文中有大量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二、地域及杂交对黑王丸的形态影响

       本文从黑王丸的基础内容写起,含话题一、二;然后写一些地域形态的市场品种,包括话题三到六;最后重笔着墨在黑王丸的杂交方面。全篇共计八个话题:
(一)黑王丸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黑王丸的核心地域分布
(三)黑王丸山地种
(四)黑王丸豪刺种
(五)无刺与一本刺黑王
(六)白刺黑王丸
(七)黑王丸的自然杂交
(八)黑王丸的园艺杂交

(一)黑王丸的基本形态特征

       由于本文讨论就是黑王丸的形态变化,故这里总结的形态特征只是一个理想模型:
1、球型:幼株及成株初期扁型,后期为柱形。黑王大部分最终会有分头。园艺正常生长至少也要十几年才可能会有分头。基本的分头形态是一个多年的大主球体生出若干小侧芽。有几个大小相近的脑袋长在一起分不清主次关系的,这种情况野外数百年这样的有的是,反观园艺的少一点;
2、刺型:多变,长短粗细都有变化;颜色从白色、双色、棕色至乌黑色;刺数可能是无刺、独刺或者到五刺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大,径向刺趋于减少,特殊品种除外。在自然和园艺条件下,无刺、一本刺比较罕见,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市场价值;
3、疣/棱型:幼年疣型明显,偏平为主,疣比孤龙丸的大,棱不太明显,棱数也比孤龙丸少;多年成体的黑王丸棱形明显,而疣渐渐融入棱中。棱与疣的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在园艺上可能在十几年内就可以观察到,在原地这个过程持续数百年。
4、顶毛:顶部有白色、灰色的顶毛,新毛为白色和淡黄色。幼年时新刺从顶毛中长出,顶毛面积此时较小,多年成体顶毛面积较大。另外如果遇到顶毛是大面积深金色、橙色的“黑王丸”请三思。
5、根系:直根系,部分球体幼年可能只有一条主根提供营养,虽无明显的存储罗卜根,仍然是直根系,主根不发达,大部分须根从球体底部生长出,没有粗壮的萝卜根 。如果看见市面上有带着大萝卜根还自鸣得意根系粗壮的“黑王丸”,请斟酌。
       注意:由于自然环境、养殖方式、杂交等影响,上述形态总有些“脱谱”的情况发生,发生这些情况的时候1到4点都可以商量,但第5点是我的底线没得商量。不管你是用什么泥炭沙土种出来的各种园艺大萝卜、筷子大根我一律不认同是黑王丸。

      下图三组对照的黑王丸都是我的收藏,有园艺的也有原地的。其中1号球既有无刺也有一本刺甚至四刺。假设这个球的基因决定了它成年后会稳定的刺数,则它幼年期的多刺就像一种过渡状态,待成年后性状稳定后,刺数自然会少下来。总之我们选样本还是尽量选成株,不要被5年生以下的小球那些不稳定的性状所困惑。




(二)黑王丸的核心地域分布

       黑王丸核心分布产区在塔尔塔尔(Taltal)附近。塔尔塔尔是一个濒海城镇,如果你关注过我上一篇关于太阳之球solaris文章的话,应该会记得上篇文中提到的一条从El Cobre开始的沿海1号公路,一直从北往南延伸就会到达塔尔塔尔。1号公路从这里不再沿海,而是顺着塔尔塔尔峡谷的一段修筑拐进内陆与5号公路相连。
      这个地区以塔尔塔尔峡谷为界可以分为两大块:峡谷“北部”与“南部”,这是我个人的分法。虽然北南两边都是山区,但南部海拔偏低,大概平均300到600多米,北部海拔平均500到1000多米。北部有本地最高的“佩拉莱斯山”(Mt. Perales )海拔1065m。山北脚下有条“圣雷蒙峡谷”( San Ramon Valley ),圣雷蒙地区是原地龙爪考察者的圣地。

图1: 参考鲁大师《Copiapoa2006》,用蓝色区块显示黑王丸的核心分布区域;黄色虚线代表塔尔塔尔峡谷(Taltal valley);


图2: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佩拉莱斯山、圣雷蒙峡谷、塔尔塔尔峡谷的1号公路。图上红色笑脸是图3拍照位置;


图3:塔尔塔尔峡谷1号公路路边的黑王丸,就是图2的红色笑脸位置。 国人拿黑王丸当装逼神器,在原地其实就是一街货,不要听信那些无学无术的度娘专家和商贩灌输给你们说黑王丸很稀有。


图4:圣雷蒙峡谷( San Ramon Valley );


图5:站在塔尔塔尔南部山上鸟瞰塔尔塔尔镇全貌,图片右上角不断抬升的山脉就是佩拉莱斯山(Mt. Perales)




(三)黑王丸山地种 Copiapoa cinerea(Mountain Form)

       同一品种龙爪球随着海拔升高具有差异化的形态是已经被证实的事实。“山地种” 就是为了在形态上区别于“生长在低海拔的平原或峡谷的品种”而创造出来的名词。不仅黑王丸有山地种,黑王丸家族的其他成员如孤龙丸、逆鳞丸等也有山地种,其他龙爪亦如此。

   我认为狭义的“黑王丸山地种”应符合2个条件:
1、在佩拉莱斯山( Mt. Perales)较高海拔采集到的种源。
2、具有高海拔品种一项或几项特点:刺型粗壮,色深。比如种子编号数据库的黑王丸山地种常有“粗壮黑色长刺”的备注描述。

    但并非所有在佩拉莱斯山高海拔的黑王丸一定具有山地种的特点,也不是所有低海拔的黑王丸就不能拥有山地种的刺型特征,下图是Petr Pavelka同一周期在佩拉莱斯山采集的两种黑王丸。图片顺序依次为PV2788,PV2790。虽然照片显示2788也在山坡上海拔不低,但只有2790被冠以山地种,原因显而易见。



    下图1这一批是采自于佩拉莱斯山海拔600m的BIG119 ,同一批性状差异大,我无法说BIG119全都符合山地种的特点。图2也是BIG119我认为倒是非常合格的:



    下图1是2411的园艺球, PV2411没有写明海拔高度,也没有原地母本照片,但采集者Petr Pavelka已经标注为佩拉莱斯山山地种。图2是我收藏的无编号山地种黑王丸,标注产地为佩拉莱斯山高海拔地区,看形态与PV2411比较接近,刺型有张力:



       另外的例子:编号 JN1323采于佩拉莱斯山海拔732m,下图1左边是JN1323的园艺球。仔细观察JN1323的园艺球长出了中刺,总刺数多达8根,疣型也有较强的突出感。采集者Jan Novak给我说出中刺是山地种的特点,我对这些商人的回答半信半疑。直到我又看到了Blando的山地种119.02嫁接(下图2),我突然明白了Jan Novak给我看的那张JN1323也是嫁接的,他也承认。所以才出现了和BIG119.02一样刺多而且有中刺的违和状态。于是我又去找Jan Novak要没有嫁接的山地种照片,这才有了图1右边的JN863,海拔732m。虽然球体还小但是刺型不是伏刺,而是比较立直的粗刺,考虑到Jan Novak大水大肥的饲养手法,幼球隐约有山地种的特点已经算不错了。


      BIG119.02采于海拔950m。刺数7根左右又出现了中刺,显然BIG119.02和JN1323一样是嫁接营养过盛造成的,见下图:


      下面这个样本来自于塔尔塔尔南部的 Las Breas 地域,属于也可以出类似高山种的黑王形态的注明产区:见下图编号FK37

(四)黑王丸豪刺种 Copiapoa cinerea f. horrida

       如果黑王丸山地种还有学术价值值得讨论的话,这个豪刺种就完全是胡扯了。不知道是谁杜撰出来的名字“horrida”——至少我在文献上还没找到名字来源。目前我在数据库能查到有这个名字的编号为APT 558,采自佩拉莱斯山300m处。看得出这个原地母本的确刺不错,有短豪的感觉(见下原地图)。但是采集者Andrea Piombetti这个人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可能记得我在写金刺鬼神龙goldii的文章中提过他,他就是披着学者外衣的商人。所以对于一个臆造的名词,由于市场接受度不高。任何一个有学术素养的原地探索者都不应该采纳这种名字。



       另外下图补充一个拥有同样名字的园艺球照片,据说种子也来自佩拉莱斯山。不过不太可能是APT 558 。因为APT558是2013年采集的,而这个园艺球已经很大了,不是短短几年可以长到的体型。照片上这个园艺球的疣有些突出,顶毛略黄,貌似形态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网上另外一些Copiapoa cinerea f. horrida的照片,没有具体的编号信息。看起来刺型还可以,颜色乌黑且立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它的根粗营养足,所以体形冒得比较厉害,因为我上手过类似身型、皮色、疣型的。



(五)无刺与一本刺黑王 Copiapoa cinerea‘Zero & One Spine’

       园艺上稳定的“无刺”和“一本刺”怎么来的,我想玩选育的人最有发言权,怎么具体操作去得到性状稳定的后代我没关心过。在自然界,排除基因突变等不可预测因素,无刺和一本刺在一些老株上会有更多机会看到。
       比如当黑王丸生长环境比较压抑的时候,他的刺座发育也可能会很不顺利,没办法提供太多的营养弄出一些强壮茂密的刺来。反之就如同前面话题(一)里面的嫁接龙爪,营养太好连不常见的中刺都可以蹦出来。
       下图几张图黑王丸的环境就有点糟糕,以至于大部分刺座都是独刺而且孱弱。仔细观察下周围的环境都是下雨将种子从高处带到岩石缝,仅靠一点点岩逢泥土沉积生长出来的所以营养上有点不足,能长成大球已经不易,自然在刺上也就不能过分发力了,只能形成无刺或一本刺的孱弱形态:



       当黑王丸走向死亡的时候,“无刺”会更常见,常伴随蜡质的谢顶,就像一个没有牙齿和头发的病人。我们可以用蜡的覆盖范围来判断一颗龙爪的健康程度。一个健康的龙爪底部老化层少,周身都被蜡覆盖。如果它的蜡只有顶部一点的话,就说明它已经走向生命的最后阶段,生长点也会缩小,顶毛秃掉,进而全身木质化。请不要挽救它,施肥浇水什么的毫无意义。因为接近死亡的黑王丸无刺的素材网上少一点,下面一组图也许不全是黑王丸,不过可以作衰老现象的示意:



       上面我们提到了形成黑王丸“无刺”或“一本刺” 的现象原因之一为环境贫瘠及衰老。这里我们讨论一个健康品种样本:观察下图这个白刺黑王丸多头样本,周围甚至还有绿色植物说明它的环境至少此刻是很好的,应该刚下完雨。主球本身呈现一本刺强刺形态,而分头基本是一本刺与两刺。说明由于分头的刺型还不够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也是一种衰老),他分头也会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一本刺——这就印证了我在第一章黑王丸形态里面讲的,刺型随着年龄而逐渐稳定,且往“少” 的方向发展。假设你有些小时候就可以稳定在二、三刺小球,且能分得清主刺、副刺的话,说不定长大后副刺退去,会展现独刺的魅力。



       本章最后展示一些自然健康原地和选育的一本刺强刺品种。你会发现有些球的疣突都基本融于棱中,使得棱比较下平滑,感觉不到疣突。有的疣突又十分明显。在我看来疣突比较平滑的基本位于塔尔塔尔的圣雷蒙地区。疣突更明显的我推测带有一点孤龙丸的基因,因为孤龙丸的疣比黑王丸密,当然这只是一种观察罢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花币 +18 收起 理由
不毛之地 + 8 很给力!
tiger + 10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0-6 15:04 | 只看该作者
极好的资料,谢谢楼主。
3#
发表于 2018-10-6 15:12 | 只看该作者
厉害顶个
4#
发表于 2018-10-6 15:13 | 只看该作者
神贴,收藏。慢慢细细品味。
5#
发表于 2018-10-6 15:1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科教贴
6#
发表于 2018-10-6 15: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8-10-6 15:33 | 只看该作者
看错成 国人拿来当武器
8#
发表于 2018-10-6 15:35 | 只看该作者
老铁我先占个坑慢慢看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15: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耶各 发表于 2018-10-6 15:33
看错成 国人拿来当武器

我完成初稿的时候里面这类用词更多,后来文字润色的阶段怕很多论坛自动屏蔽所以删了绝大部分粗俗的词。
10#
发表于 2018-10-6 15:4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资料,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仙珍圜 (鲁ICP备2021037596号)

GMT+8, 2024-4-24 16:52 , Processed in 0.046216 second(s), 8 queries .

© 2008-2013 XianZhenYuan.cn ,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