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329|回复: 2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秀图介绍] 生石花的审美标准之参考(1-6)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6 21: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原品相要髓,坚守品种标准。
对于如何判断生石花不同个体美与丑的问题,广大花友长期以来基本依据个人的审美直觉,形成了大体一致、个性差异的笼统标准,进而从整体效果上给出大致的一个审美体验,来对某一个体品相如何做出判断和评价。笔者尝试在此基础上,将各相关要素逐一细化,例示其中要领,为后来者备以时需。


首先明确的是,所有关于生石花个体外表特征的审美要求,先决条件应是与该品种建立的描述相符合,以该品种描述是否存在某方面的要求为基础,无相关要求的,不宜强求其必须具备。如在视觉效果上超过其描述标准的,可在后代相关基因充分固化的基础上,称其为“优选”;在视觉效果上异于其描述标准并仍具有观赏价值的,可在后代相关基因充分固化的基础上,称其为“某类型选拔”;在视觉效果上弱于或完全丧失其描述标准的,称其为“失格”。


生石花的整体特征以其叶面特征为主要代表,具体可分为透明度、边缘、窗、岛、沟壑、条纹、透明点、花、种荚、种子等方面进行讨论。具体到对审美的影响,则需要重新拆解和组合这些要素,并加入叶面特征以外的因素,如株型等。
总体来说,窃以为生石花审美描述标准可概括为五个方面:纹路、颜色、质感、株型和花朵。


一、花纹
即生石花叶面的花纹或皱痕分布,是判断生石花品相最重要、最直观也最醒目的标准之一。
1.点纹
指生石花叶面所具有的点状花纹,基本以半通透的窗的形式和不透明的纹的形式存在。点状花纹常见于多个品种,基本分为平面点纹均匀分布(例如微纹玉)、平面点纹集中与分散分布(例如碧琉璃)、立体点纹分布(例如朝贡玉)、点纹与线纹或面纹配合分布(例如紫勋、柘榴玉系辉耀玉变种、彩妍玉)、独立于岛和窗颜色的异色点纹(例如神笛玉)等几种情况。对于点纹特征有明确要求的品种来说,点纹的质量决定其个体品相的好坏,如白弁天玉(venteri ex de Boer)以枝杈纹退化为点纹和短线纹彻底与否,来判断其品种的优劣,并不是每种灰白底色的弁天玉都可以使用白弁天玉这一品种名称(白色的弁天玉≠白弁天玉)。


2.线纹
指生石花叶面所具有的线条状花纹,是生石花普遍具有的最常见最多样的花纹形式。可以指叶面上颜色区别于底色的沟壑(例如荒玉),也可能是被大块岛斑挤压成线条状的窗(例如富贵玉),也可能是多颜色品种除了窗和岛以外的条纹(例如丽虹玉)。依据不同分类标准,线纹可以分成不同种类,如按形状可分为:枝杈纹(例如紫勋、日轮玉、柘榴玉系雀卵玉变种)、流水纹(例如日轮玉)、闪电或血管纹(例如荒玉、丽虹玉、招福玉、朝贡玉、云映玉的某些选拔种)、碎短纹(例如柘榴玉)、网纹(例如网纹寿丽玉、巴里玉)等等。按纹路明暗程度可分为:明纹(例如网纹寿丽玉)、暗纹(例如富贵玉系窗富贵玉变种)。按照纹路粗细可分为:粗纹(例如C63B粗网纹寿丽玉)、细纹(例如云映玉)。按照纹路深浅可分为浅纹(例如荒玉系舞岚玉亚种)、深纹(例如荒玉系苇胧玉变种),等等。纹路的质量是区别品种,判断某些个体、尤其是一些纹路选拔种品相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清晰、鲜艳且连贯的纹路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品相等级,由此造成的价格差异非常之大。如闪电纹或血管纹是否清晰连贯,是判断多个品种闪电纹选拔种品相的黄金标准。


3.斑块纹与片状纹
指生石花叶面所具有的斑块或片状花纹。从凹凸两方面看,一般呈现为平面的块状纹(如橄榄玉的斑块)、平面的片状窗面(如橄榄玉的窗面)、相对凸起的斑块状岛纹(例如大津绘的牙纹)、相对下凹的较大的窗面(例如大津绘的窗面)。斑块纹与片状的窗往往同时出现在一个个体上,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大块的斑纹往往意味着较小的窗面,小块的斑纹则可能留出较大的窗面位置,因二者的大小不同,会造成品相甚至是亚种、变种间的外表差异。如太古玉系的基本种(v. comptonii)一般都为大窗,边缘为细碎的斑块纹;而魏氏玉变种(v.weberi)则密布着大小匀称的斑块纹,甚至将窗面完全压缩为显眼的线纹。因此符合上述品种描述特征的太古玉个体,从品相上来说更符合标准株的要求。


4.大窗与全窗
窗,指生石花叶面具有玉石般通透效果的半透明部分。究竟多大的窗面可称之为“大窗”并无严格的定义,不过从视觉效果上起码应达到叶面面积的五分之四以上,窗面由中心向外,边缘无窗部分越小越好,直至窗面几乎与叶面边缘相切,则称之为全窗。几乎所有品种中,极少杂纹或完全纯净的大窗、全窗个体,都是受到审美取向普遍认可的最受欢迎个体。如日轮玉、紫勋、花纹玉系的红窗玉一类等系列品种下有多种大窗和全窗园艺种,窗面越大越纯净、边缘越整齐的个体越为稀有。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品种都以大窗见佳,如曲玉中的多数亚种变种都是有窗的,但如果窗面过大则容易导致纹路模糊,叶面整体颜色暗淡缺乏立体感,反而使观赏性打了折扣。


5.无纹
生石花中有的品种追求没有纹路或窗面,呈现干净的素面状态,以此为描述的品种,当以完全无纹的个体为最佳品相。如白曲玉(ssp. groendrayensis),洁白而完全无纹的个体应是首选,带有暗纹或明显纹路的个体则为失格。由于该品种存在一定的退化返祖率,也会出现具有一般曲玉纹路特点的个体,在此基础上虽然也可以依照纹路进行定向选育,然而这已经偏离了对白曲玉本身的要求标准,而是属于该品种的纹路选拔种了,适用的是另一套品相描述标准。


6.纹的分布
指生石花叶面上点、线、块、面等各种形状纹路及窗面的散布情况。多数生石花品种纹路是多种形状(当然也可能是多种颜色)的组合,而非单一一种形式。不同颜色层次或对比的纹路,按照不同规律或比例分布,则可形成千变万化的个体差异,进而归类为多个选拔方向,或作为评价个体品相优劣的依据。如广为人知的荒玉园艺品种拿铁咖啡("Café au lait"),其白色、橙色间会出现不同比例的分布,可能是两种纹路的均匀交错,也可能某一种颜色纹路的比例大面积占优,因此便有了“奶多”“咖啡多”等多种说法,继而根据个人喜好产生不同的纹路选拔方向。再如丽虹玉的选拔,因红色的线纹(当然是越连贯越好)和灰暗的窗面纹路间分布的情况不同,则品相的评价不同:随着连贯的红线只衬有细窄线条窗的,一般列为上品;窗面成斑块状不随红线走势而平铺于下的,则是一般的个体。因而大窗率更胜一筹的C300从整体上看没有C124的个体窄窗率高,个体受欢迎程度也略低。类似的,还有菊纹章一类的连贯红线纹与窗面大小的搭配、FDP大津绘牙纹与窗面大小的分布情况等等,均可直接作为该品种描述标准,不一一赘述了。
生石花的纹路特征在其诸多审美要素中,既是至关重要的,又是非常不稳定的,很多个体往往会随着新一年蜕皮之后而完全变换模样,因而具有稳定和遗传性的优秀纹路真的难能可贵,而盲目追求某个单独个体的某种纹路和窗面特征,往往会在蜕皮后失去自己想要的效果。


7.凹凸感
凹凸感是某些品种生石花叶面沟壑纹路和底面之间、岛和窗之间凹凸对比的表现程度,是某些品种衡量品相好坏的重要标准,有的无纹品种,甚至只以凹凸的沟壑为唯一纹路形式。以凹凸感作为定品标准,最著名的品种应为荒玉了。荒玉系的基本种(v. gracilidelineata)和苇胧玉变种(v. waldroniae),无一例外以具有强烈凹凸感的个体为佳,甚至被很多爱好者作为评价该品种的第一标准。因为强烈的凹凸感会从感官上给人以更为显著的立体感和存在感,所以这种判定标准被大家广为认同。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花币 +50 收起 理由
爱家 + 2 + 50

查看全部评分

来自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23:44 | 只看该作者

生石花的审美标准之参考(二)

还原品相要髓,坚守品种标准。
(接上文)
二、颜色
生石花的色彩和花纹一样,是最直观最吸引观者兴趣的外貌特征,具有鲜明色彩和花纹搭配的个体,在市场备受爱好者青睐。

1. 色相
指生石花色彩的相貌,即某品种的某部位按照描述应是什么颜色的,尤其是叶面部分,既包括底色、岛色、窗色,也包括附着其上的花纹颜色。颜色相较于品种描述,颜色更为鲜艳的个体普遍更受欢迎;出现退化或改变,造成观赏度降低,则应视为失格。前者比如红辉耀玉(v. glaudinae "Embers"),品种描述为火焰余烬般的红色,而实际中通过选拔得到的紫红色个体作为颜色优选则更受欢迎;后者比如黄巴里玉、绿神笛玉等,如在播种中若出现一定比例的茶褐色个体,应作为淘汰品对待。因为生石花以一年为一个生长周期,期间会因为日照强度和表皮老化等因素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黄绿色品种在光照充足环境下会转变鹅黄色、紫色品种在老皮阶段会呈现黑褐色等,所以对色相的判断应尽量选择春夏季节,而多数品种在老皮阶段无法准确判断颜色是否标准。

2.纯度和明度
纯度指生石花颜色的鲜艳程度;明度指生石花颜色的明暗程度。二者决定生石花颜色在直观上是否鲜艳照人。任何植物的颜色都是由卟啉类(叶绿素)、类叶色素类和黄酮类(花青素)三种物质而引起的。这三种物质中除了卟啉类(叶绿素)主要决定绿色外,另两种都会直接造成各种颜色纯度的变化,如纯粹的红、橙、黄、绿、紫等颜色如加入白色成分,则变为更浅的颜色,同时明度提高;如加入黑色成分,则变为更深的颜色,而明度下降。亮度无论出现提高或下降,其鲜艳程度都不如原色本身,即纯度最高的颜色,因此某些以特定颜色著称的品种,如非因为暂时的莳养原因(如水分过大)而造成的颜色变淡或变深,即出现纯度降低、亮度改变,品相便会受到影响。以绿李夫人(salicola "Malachite")为例,品种描述叶面应呈现黄绿色边缘的艳青绿色窗纹,但实际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苍绿色个体,边缘的黄绿色也基本消失,虽然也不同于一般李夫人的灰绿色窗,但相比正品颜色亮度减低,纯度差异明显,属于失格个体。

3.锦色
生石花因某些调控色素生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封闭,或者失活等原因,导致该基因调控的色素合成受阻,色素不能被合成,使外表形成不同程度粉色化或白色化斑块的现象,即为出锦。出锦在多肉植物中比较常见,也是观赏性园艺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这里不讨论成锦的生物学原理,单单从锦的形态和面积看,生石花锦大致包括拉丝锦、条纹锦、斑块锦、阴阳锦和全锦等几种。由于受到生石花体型结构的限制,出锦的个体除全锦外,多数不具有显著的观赏价值,而全锦个体虽然美丽,却因为整个叶面色素合成障碍而生长缓慢,甚至难以存活。容易出锦、能够较稳定存活且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品种中,菊章玉(julii "Kikusiyo Giyoku")一类是知名度和辨识度较高的存在。由于菊章玉及与其同源的红窗玉(julii "Kosogyoku")、菊花石(julii"Kikukaseki")叶面都有着深浅不一的棕红色底色、半透明的窗和线纹,因此在出锦粉化之后,一方面降低了底色和窗的色彩纯度,使之亮度提升,一方面红色的连贯线纹基本可以保持原有色度,而更具存在感,因此整个叶面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亮,通透而惊艳。此外,一些品种例如源氏玉系花轮玉变种(v. annae)、云映玉采集种(werneri"Sperrgebiet")等,极易因为不同季节日光照射强度骤变而出现季节性的日光锦,同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花币 +20 收起 理由
爱家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来自 26#
 楼主| 发表于 2019-6-7 09:59 | 只看该作者

生石花的审美标准之参考(三)

本帖最后由 霄骥 于 2019-6-7 10:07 编辑

还原品相要髓,坚守品种标准。
(接上文)
三、质感
生石花叶面因光线、平整度等原因而表现出某种质地,进而可以引起人们差异性的审美感受,成为评定某些品种品相的标准之一。

1.绒面
有的生石花叶面上具有平行整齐并具有适当高度的微结构断面,光照下所呈现的反光效果类似纺织品的绒面质感,但由于生石花不是披毛植物,这种质感几乎仅限于视觉效果上,而非触觉上的质感,且一般条件下较难通过普通平面摄影设备予以还原再现。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如红色日轮玉园艺种“吕德斯海姆红宝石”('Rudesheim Ruby')的一个选拔种"Velvet RedSelection"(其实该特征在不少日轮玉品种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具有较明显的绒面特征,即使未经选拔的“吕德斯海姆红宝石”甚至多数日轮玉园艺种,也有相当比例的个体会或多或少呈现出绒面质感,类似个体看起来更显高雅气质,具有十分独特的观赏体验,因而品相更佳。


2.磨砂
有的生石花叶面上具有均匀且不光滑的微颗粒或褶皱结构,造成光的漫反射现象,因而呈现类似磨砂的质感。具有该特点的品种看起来别具异趣,深受广大花友青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例如碧赐玉(vallis-mariae)、白曲玉(ssp. groendrayensis)、朝贡玉系基本种(v. verruculosa)和招福玉系碧胧玉变种(v. urikosensis)等,其中以碧赐玉和白曲玉最为广大花友青睐。碧赐玉的褶皱凹槽微结构,配合少量的气孔状点纹或短线纹,具有类似于动物皮肤或苏打饼干的外形特征,因而有“猪皮”“小饼干”的昵称,颇有情趣。具有磨砂叶面的白曲玉较之碧赐玉在质感上差别不大,但缺少具有浮雕效果的点纹和短线褶皱,而以整体的洁白色泽取胜,类似整块洁白的磨砂玻璃,给人以素雅清新的感官印象。二者均以磨砂特征显著者为佳,白曲玉另有光面个体不属此类,在此不予讨论。


3.油脂和金属光泽
叶面较光滑的生石花在新株阶段普遍具有鲜嫩植物体光泽感,其中相对比较特别的,为油脂和金属两种光泽。油脂光泽也可称为蜡质光泽,本指矿物质断面具有的类油脂质感。生石花作为把矿物质当做模拟对象的拟态植物,多数品种原生地有大量石英岩、页岩等分布,因而具有油脂光泽也算顺理成章。具此特征较明显的如紫勋系绿紫勋(syn. luteoviridis)(也称青紫勋),该品种叶面的深绿色纹路普遍面积较大,且泛着油脂光泽,尤以刚蜕皮之后的新株阶段最为明显。由于该品种原生地——南非约翰内斯堡市加利斯堡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地貌,其绿色油脂光泽应与草原地貌存在必然关系。
金属光泽中以柘榴玉系辉耀玉变种(v. glaudinae)较为常见,也见于日轮玉部分园艺品种。辉耀玉叶面有质感明显不同于线纹和窗面质感的圆点状亮斑,在侧光下反射出金属光泽,如宝石般闪耀,煞是好看。光泽是受莳养环境影响较大的质感因素,过于荫蔽、暴晒或潮湿导致的菌斑,可能造成生石花光泽的衰退和消失,好在作为每年定期蜕皮的植物,有机会通过新株生长重新焕发光彩。


4.浮雕、镶嵌等立体效果
有的生石花叶面具有大量突出平面类似浮雕的斑纹,具有触觉凸起和视觉透视效果。严格来说,浮雕效果是一种依托“岛”与“窗”、“岛”与“叶面”的对立而存在的纹路特征,但有的品种由于具有影响整个叶面的立体效果,故放在叶面的质感部分予以讨论。大面积浮雕质地较为明显的品种很多,如一些园艺日轮玉(如"Jaspilite" J.B.)、茧形玉、臼典玉等。和凹凸叶面纹路一样,浮雕效果是一种难得的打破一般生石花品种平滑叶面的立体效果,特征突出者甚至具有光影透视效果,但由于茧形玉品种自身纹路和色彩上不够引人夺目,臼典玉的普及率尚低而被长期忽视。此外,观赏度较高的品种,如红J.B.日轮玉("Jaspilite" J.B.)等,则由于市场对于全窗、无纹光面个体的风格化追捧,使得具有浮雕效果的个体倍受冷落,成为品相不佳的代名词。


有的生石花叶面上某些组成部分如独立的小个体,卡紧在叶平面上形成一体,即为镶嵌质感。镶嵌效果和浮雕效果一样,也是一种立体化明显的质感。代表品种为朝贡玉。该品种具有独特的红色疣点血点,如微型红宝石般嵌入叶面,极具个性。需要指出的是,该品种的茯苓玉变种(v. glabra)相较基本种叶面更光滑,血点更小更少,立体效果较差,不能用基本种和伊那玉(syn. inae)的品相标准等同视之。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品种,因突变或其他原因,具有各自独特的叶面立体效果。比较典型的如绿巴里玉("Sakkie"s Green")和菊章玉的对称乳状疣突、菊章玉(含菊化石、红窗玉)系列的脊索状对称条纹凸起等,一般不作为品相认定的必要标准,仅限于个人爱好收集。
(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花币 +6 收起 理由
守望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来自 82#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7:49 | 只看该作者

生石花的审美标准之参考(四)

本帖最后由 霄骥 于 2019-6-10 15:00 编辑

还原品相要髓,坚守品种标准。(接上文)
四、株型
生石花植株的体型,即为株型。因品种和莳养条件差异,生石花会呈现多种不同的形体特征,在同品种中呈现出的形体特征是否符合该品种应有株型特点,即为判断该品种品相的标准之一。



1.高度
生石花植株的高度问题因太过引人瞩目,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花友的关注热点。各种专著对其株型的分类也是五花八门,今仅从一当前较为流行的分类法展开讨论。从侧切面看,生石花株型主要包括:卵心形(Ovate-Cordate)、纯心形(Cordate)、截顶凸面形(Truncate with convex top)、截顶平面形(Truncatewith flat top)、双楔状平面形(Bicuneate flat top)、双楔状凸面形(Bicuneate convex top)。其中以纯心形的品种高度最矮且不易徒长,另5种株型如遇水分涵养过高或日照不足,均易于导致徒长造成株型过高,影响应有品相。尤其是一些天生较高株型的品种,往往越发对水分湿度敏感,如宝翠玉、李夫人、寿丽玉、朝贡玉、臼典玉等等。


2.叶型
生石花叶面的形态,也是衡量其品相的标准之一。从顶面看,生石花叶型主要有:圆形(Round)、椭圆形(圆弧轮廓)(Elliptic(Rounded))、细长形(Elongated)、椭圆形(典型轮廓)(Elliptic(typical))、椭圆形(8字轮廓)(Elliptic(figure))、肾脏形(Reniform)。此外,还有特意保留老皮而培育形成的十字形叶型园艺品种:十字朱唇玉“十字念珠”(karasmontana "Rosary")。绝大多数品种的生石花可能存在2种及2种以上叶型的个体,如荒玉常见椭圆形(典型轮廓)、椭圆形(8字轮廓),留蝶玉常见细长形、椭圆形(典型轮廓)、椭圆形(8字轮廓)、肾脏形等。一般来说,叶型对称、形态匀称的个体为好,对于像荒玉这种容易出现8字轮廓的品种,一些叶瓣呈一大一小不对称的个体多少会影响观赏者的心情,因此同比叶型对称的个体,市场上会受到冷落。


由于生石花生长部位受到某种刺激(或遗传)影响,部分个体会出现三叶瓣、四叶瓣甚至五叶瓣以上的情况,花友戏称“奔驰”“宝马”“梅花”等等,有的人甚至有专门收集这种畸形个体的爱好。其实,一般四叶瓣及以下个体的多瓣特征很不稳定,往往会在几次蜕皮后复原成正常株型或完全畸形化而失去观赏价值,能够终生保持三叶瓣或四叶瓣的个体应属罕见。五叶瓣以上个体基本可确认为缀化株,性状较为稳定,可作为特殊形式进行收集。
另外,上节“高度”中关于株型类型中提到的叶面凹凸形态,也会影响生石花品相判断。尤其是一些“截顶”或“截顶+平面”品种,如日轮玉、富贵玉、紫勋、曲玉等,经常会出现以叶缝为中心的叶面半凹陷或全凹陷情况,虽然这种现象一般可在下次蜕皮后消失,但作为一种基因传承(如果不是真菌感染或人为因素导致的话),这种情况可能会在该个体的整个生命期里多次出现,因此应考虑选择淘汰。


3.尺寸
不同品种的生石花,在体型尺寸上有着大、中、小的天然差异。而同年份、同等莳养条件下,生石花的尺寸大小,意味着不同的根部活力和机体状态,是判断个体健康与否的参考标准,从“健康就是美”的角度看,也是品相挑选的优先选项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红色、紫色、黄绿色的园艺选拔品种中,符合标准或优于标准颜色的个体往往长势更慢、尺寸更小,而颜色纯度和亮度更低的失格个体往往个头更大,这可能由于退化返祖,也可能是性状分离导致的,但基本可以保证失格个体反而具有更快速生长状态,如红色选拔种的日轮玉们、红辉耀玉(v. glaudinae "Embers")、紫色系的李夫人、巴里玉等等。这种情况下,尺寸则不能作为单纯的评判标准。

4.嘴型
生石花肉质叶面的裂缝,一般被形象地称之为“嘴”。嘴的开裂大小、长短、深浅、对称程度,有时可以体现出植株的生长状态,也可直观影响到观赏者对于植株审美形象的评价。通常如我们所见,生石花会有小嘴、大嘴、深嘴等几种情况,既有品种所致,也有后天决定。对于日轮玉、曲玉等品种,类似纽扣一样只在中间有一个小小的裂隙,裂缝不能将整个叶面一分为二,往往意味着植株年份还小或是上一个蜕皮周期人为进行了提前剥皮;对于臼典玉、朝贡玉等品种,厚唇模样的“嘴”,往往意味着过去一年给给水超标;对于很多品种,过度开裂形成枣核状空隙的“嘴”,则意味着完全成熟和拥有出众的繁殖能力;而更多的畸形的、扭曲的“嘴”或是根本无“嘴”,则意味着植株曾受到外伤、药物或真菌的破坏,正常情况下会在下次蜕皮时恢复,也可能是与生俱来的遗传缺陷所致,这种情况则可能终生无法回归健康样貌。


(未完待续)

来自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22:13 | 只看该作者

生石花的审美标准之参考(五)

还原品相要髓,坚守品种标准。(接上文)
五、花朵

1. 花色
花色是生石花物种分类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参照条件,早期生石花曾经以花色不同而分为黄花亚属和白花亚属。随着人们对生石花更多更细致的研究和发现,花色已经不能作为亚种划分的有力依据,但对于具体的亚种、变种乃至某个特型种、园艺种的认定还是最有力的依据之一。

目前,科尔编号系统涉及的38个生石花种系(含C388翠娥)j及其衍生的园艺种依据花色大体可分为黄色、黄环白心、白色、金色(也有资料称为浅黄色)和红色(含粉红至绛红各程度)5种情况。
黄色花品种一般情况下包括:日轮玉、柘榴玉、神笛玉、彩妍玉、丽虹玉、古典玉、微纹玉、源氏玉、荒玉、秘玉、富贵玉、紫勋、曲玉、留蝶玉、招福玉、翠娥、碧琉璃、碧赐玉、云映玉等19种。

黄环白心花色品种一般情况下包括:太古玉、宝翠玉、双眸玉、青瓷玉、澄清玉、菊水玉、瑙琳玉、橄榄玉、大津绘、美梨玉等10种。

白色花品种一般情况下包括:小列岛、巴里玉、寿丽玉、花纹玉、茧形玉、大内玉、李夫人、臼典玉等8种。
金色花指花瓣带有明显金属光泽的黄色花品种,因其花瓣的色泽质感显著不同和开花末期明显更红的特点,故将其独立出来,该花型只有朝贡玉这1种。

红色花品种不是独立的生石花品种,而是极少部分品种的少量个体出现的花色突变,通过人工选育稳定后诞生的园艺品种,如著名的德州玫瑰(v. verruculosa "Rose of Texas")来自朝贡玉,可能开出粉色花的v. suzannae cv "White Suzan"来自富贵玉,以及花色并不稳定的红花紫宝翠玉等。

其实相比于红色花色变异,黄花品种向白花品种变异的情况更为常见,日轮玉、紫勋、富贵玉、荒玉等主要黄花品种均有一定数量的白花变异品种,而由白花向黄花逆向变异的情况几乎不存在,仅有的黄花红大内玉(optica "Rubragold")和黄花茧形玉(v.marmorata "Pale Yellow Flower")等均为黄环白心花色,并非真正的完全黄色,且有可能为杂交导致。

鉴于如上所述诸多特征,以花色识别花色变异品种并判断品相优劣是理所应当的。如久负盛名的白花荒玉C189A和C385A,市面上存在许多无法确定花色的在售苗株,而成株后一旦开出黄花,则属于完全失格;再如德州玫瑰(v. verruculosa "Rose of Texas"),花色从粉色到绛红色跨越几个色度,以品相论自然是红色愈深者为佳。

2. 花型
生石花开花的大小、高矮、形状,统称花型。生石花花型的大小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大小之分并没有绝对的尺寸标准,而是要参考其品种相对应的体型和花朵样式来判断,即花型的大小与生石花体型上的大型种、中型种与小型种基本一致,同时还与花的形状有关。很多生石花即便是中小型品种,年龄够大或肥力充足致使体型增大,也同样可以开出很大的花来。通常来说,大型花花瓣细长,在完全绽放时外延轮廓远大于植株叶面,花势盛大,如可称为超大花型的富贵玉、曲玉和日轮玉、紫勋等;中花型花瓣长度一般,花朵轮廓基本形同于叶面或稍大,花势适中,如多数柘榴玉等;小花型花瓣相对短而圆,花朵轮廓基本小于植株叶面,花势娇小,多呈现叶中花形式,如荒玉系著名的苇胧玉变种(v. waldroniae),以及留蝶玉、澄清玉等。

在花型较小的品种里,区别于一般品种花茎较长、花朵位置较高的特点,那些叶隙较深的品种,如大内玉、瑙琳玉、菊水玉(尤以黄环白心花色品种为代表)等,往往花茎很短,花朵位置低矮,整体夹于两叶之中,绽放后花型也更趋于椭圆形。

因莳养条件和个体因素,常会有一些花型的突变情况产生,如花瓣畸形、花朵半开、无花粉、花蕊发育不全、花瓣蜷曲透明化等情况,可在下次及以后的开花季节加强观察和管理,如果此现象多发且影响观赏效果则可作为残次品淘汰,如播种花型突变可造成比较新奇的观赏效果,则可保留并尝试基因固化,比较著名的卷花橄榄玉(v. olivacea ‘Angels of Tony’),花瓣不能正常展开而呈卷缩褶皱状,就属于这种情况。

由于生石花的叶面特征非常不稳定,常常会因为杂交、莳养方式和环境改变而出现较大变化,而且容易导致不同品种间出现肉眼难以分辨的近似特征。这种情况下,依据花型为标准,可以帮助判断某些疑似品种的真实身份。例如以强烈的脑花纹凹凸感著称的荒玉系苇胧玉变种(v. waldroniae),轻微的近缘杂交或是冒名顶替,在幼年阶段或是某些状态下通过外观常常难以区分,但是苇胧玉独有的小花型短叶瓣特点能够使滥竽充数者无所遁形,让广为流传的“大花苇胧玉”在开花季节露出马脚。

(未完待续)




来自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9-7-8 16:55 | 只看该作者

生石花的审美标准之参考(六)

写在文后的话
断断续续的,这篇文章从3月初动笔,直到6月初从国外归来封笔,原本打算半个月成稿的东西,拖了三个多月,既是因为空闲时间有限,还有最末节的一两个问题存疑之处需待拜访国外的园艺家后得出足以印证自己观点的看法,更多的,是期间心情与现实的反复折磨和纠结让我既不想写下去,又看清楚了不得不写下去的必要。又拖了一个月,把这段“文后的话”写出来,表达我写出这篇东西的初衷。

洋洋洒洒近万字,和以前写的东西不太一样,这不是一篇言语上讨喜的东西,不是一篇探讨性质的东西,而是从未有过的装逼、拗口、让新手茫然、老手摇头、行家不屑的东西。几年前某位圈内销量大佬说过“凡是头头是道教理论讲标准的大师,都是‘假大师’”。照此标准,本文行成,我已入“假大师”行列确然。虽情非所愿,却也情不得已。

但凡走进生石花这个圈子三两年的,可能还没什么深刻感受,但入这个圈子六七年往上的,大约今时今地都会有些失落:今日的生石花圈子,还是我们当初无忧无虑唱着歌欢快地投身进来的圈子吗?
这个圈子已经混乱、倒退、堕落到崩溃的边缘了,不是几个业内大佬个人私德的混乱、倒退、堕落,而是整个行业的混乱、倒退和堕落。竭泽而渔、标新立异、哗众取宠、鱼目混珠、炒作噱头,这个圈子正在重复当年君子兰、兰花、景天圈子崩溃的轨迹,加速堕落和走向毁灭。当一个圈子成为吞噬一切靠近的人、财、物的黑洞,就只能让人唯恐避之不及,最后走入凋零消亡。若你只是个把花种死就扔掉而后转身离坑的过客,若你只是个手攥热钱准备短线赚一笔就转行的投资客,你大可以对这种毁灭无所谓,因为彼时留下的、受伤害最深的,只是那些更为单纯的不掺杂过多利益考量的真心爱他的人。
去除和拒绝那些外来杂质不论,我们这个圈子自己真该好好做一次内部反思。

拜托各位,不要再搞那些不断走向极端的选拔方式了。生物多样性是遗传育种的基因源泉,任何物种或单独生物个体都存有大量的遗传基因,自成一个天然基因库。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其环境适应能力便越强。而我们在对具有相同显性特征的个体进行特征强化时,那些来自同一种源的选拔园艺品种,其基因相似度也较高,因此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个体作为母本,不断繁殖以试图提纯极限特征的做法,是一直在用相似表型杂交的单向选拔,表型相关的基因出现富集,后果将会使后代的基因库相似度越发提高,后代的基因遗传差异也越小,普遍具有相同的基因缺陷,而且有的表型基因与种子发育和生长的基因在一起连锁,会造成后代的个体孱弱、病理抗性下降甚至不育,如果这样培育的后代占据主流,很多品种的所谓极致优选可能因为自身基因缺陷,出现育苗成活大幅率下降,或在某一流行病发作之际遭遇灭顶之灾,因此这种始终在小范围内不断重复的提纯和选拔,其实无异于将该品种引向没有未来的死胡同。相信有经验的培育者在实践中都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把同种源特征显著的个体进行授粉以求获得品相更优的后代时,授粉成功率、结籽率可能都不理想,即便这二者没有体现明显影响,子代幼苗的壮苗和长势也可能并不理想。说点儿普通爱好者不大知道的,都说DT家的品相选拔做得很极致,却并不知道DT家每年都会从南非引入大量的种子不断对自有品种进行补血,以丰富其由选拔造成的日渐趋同的品种基因库。“无论美丑,原产地采集种和不同种源的同号品种,在保持和提升种质资源上都有其可取之处,没有劣质的基因,关键看你怎么用。要是一个育种者这个道理都不懂,要么是装傻,要么是不专业。”一位园艺界科班出身的朋友如此评价。

拜托各位,不要再进行不负责的无底线杂交了。和极端选拔相反,无限杂交则走在一条与之对立的不归路上,且近年来愈演愈烈。杂交本身无可厚非,生石花在自然状态下也存在一定概率的杂交可能。但问题是自然杂交受环境和地域隔离影响,对品种演化的影响非常缓慢,而且有自然淘汰法则严格把关,这都是当下的人为杂交中完全不加以考虑的问题。实施杂交者首先应保持理智,多数以定向预设为前提,以提高观赏性、抗病性或其他有益植物属性为目的,少数以偶然形成的杂交成果为基础,严格把控和淘汰中间个体。当下在一些普通爱好者的杂交中,虽仍然以观赏性为目的,但实践中却往往忽视对观赏性的提升,甚至在无下限地进行弱化,向很多前人已经选育成功特性稳定的品种重新加入不稳定的隐性基因。尤其F2代出现性状分离后的个体,虽然还貌似纯系的祖代,但是在缺失基因追溯谱系的情况下,其后代的表性特征完全不可捉摸,这完全是对前代园艺家辛苦固化的表性特征实施了破坏性的逆操作,让该品种好容易走到今天的选拔过程数年之间回到起点。而类似的失败的杂交后代,不但没有被杂交者人为淘汰,反而成为炒作噱头大量涌入市场,出现争相竞购淘汰品的荒唐景象。

拜托各位,不要再瞎起名字、过度包装、挂羊头卖狗肉了。因为身体和家庭原因,过去将近2年时间我离生石花市场远了些,如今再走进来突然发现整个行业风气都变了,变得让我像个萌新一样面对一堆神奇的名字一脸懵逼:小饼干、黄金线、奶黄包、绿宝石、橙(金)紫勋……还有充斥全网的DT“KO日轮”,每次都能让我想起DT听说这个品种时的一脸茫然。托科尔、波尔、博姆、哈默等老一辈园艺家的福,生石花属虽然缺乏足够的基因学微观研究作为支持,但通过几代园艺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和科学培育,应该算是多肉领域里少有的品种谱系清晰、品种信息全面且系统的物种了,起码比起一团浆糊的景天和不明所以的肉锥要好出不知多少。所以烦请各位急于回笼资金的景天转坑大户、手握定价权的业内知名大V和影视业从业者们,尽量抱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吸取景天行业沉沦的惨痛教训,抛弃原有乱杂交、乱命名、张冠李戴的恶习,不要利字当头做不计后果竭泽而渔的短视者,而是去尊重生石花物种传播和行业发展规律,维护行业长久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沉下心思付出努力,让风气重回钻研喜爱而非逐利投机之中去,壮大真正爱好者为主力的圈子。咱凭本事吸粉,别靠利诱撵人。

“资本贪婪的本性会破坏我们的理想实现,我们为理想而奋斗,不为金钱而奋斗。”最后用任正非的这句话与诸君共勉,结束这段很多人不以为然的废话。(全文完)
附  前文链接:
http://www.xianzhenyuan.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99407&extra=&page=1
http://www.xianzhenyuan.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01466&extra=&page=1

评分

参与人数 1花币 +20 收起 理由
老李菜刀 + 20 是啊,正本清源,给石头一个朗朗大道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6-6 22:08 | 只看该作者
先做沙发再慢慢看
3#
发表于 2019-6-6 22:10 | 只看该作者
前排留名。
4#
发表于 2019-6-6 22:11 | 只看该作者
还没入坑
占座学习
5#
发表于 2019-6-6 22: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6#
发表于 2019-6-6 22:29 | 只看该作者
能定标准的都是大神
7#
发表于 2019-6-6 22: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贴,要顶
8#
发表于 2019-6-6 22: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大神
9#
发表于 2019-6-6 23:1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先马再看
10#
发表于 2019-6-6 23:21 | 只看该作者
高大上的学习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仙珍圜 (鲁ICP备2021037596号)

GMT+8, 2024-4-26 09:31 , Processed in 0.088220 second(s), 12 queries .

© 2008-2013 XianZhenYuan.cn ,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