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904|回复: 1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秀图介绍] Michael Douglas夫妇的野外考察(三)巴西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21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桃之芙蓉 于 2018-12-21 14:38 编辑

巴西东南部的行程是Michael Douglas夫妇在2009年参加的一个以考察自然的动植物为主要目的的团队活动,一辆大巴,20人,整个行程17天,约5000公里。呈现的内容比智利-阿根廷的野外考察要丰富得多,我看完之后最深刻的印象是圆盘玉和尤伯球栖息地地貌非常特殊,恰好我今年播了这两类球,而这样的生境也会启发我们在养植这两种球的时候需要应用一些特殊的手法,尤其是基质的搭配。而这片地区的另一大主角花座球属的各种云,在我国曾经也有过辉煌的时期,目前已经被冷落,通常只在植物园里才有大量的栽培。

建议用“只看该作者”的功能阅读。
前面两篇:智利篇阿根廷篇


作者的惯例是先给很多的背景信息,包括气候,地貌等等,我非常赞同这一点,任何生物的生长都是对环境的适应。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一个国家,面积几乎占了南美的一半(46%)。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北部是亚马逊平原,亚马逊河孕育了巨大的热带雨林,高温高湿。而中部和东南部则是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气候干燥。




这张图是整个南美的干燥指数图,深绿色是降水最多的地区,而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智利和秘鲁,则是最干燥的区域,降水量接近0,在图中显示为深褐色。


这张图是巴西的岩层类型分布图,左边的图例里是沉积岩,右边的图例里是火成岩和变质岩。仙人掌的生长和岩石密切相关,这一点,在后续的图片中,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Google地图上看到的白色,是石头被不断侵蚀之后形成的石英沙地。很多仙人球就生长在这样的地方。


此次行程的路线,是个环线,位于巴西的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和巴伊亚州(Bahia)。




作者对整个行程的一些感受:(1)非常长的旅程,正式的野外行程就有17天,另外从美国去巴西当地的来回还需要4天,总共21天。(2)申请签证比较繁琐而乏味。(3)每天8点左右起床,到晚上10点之后才能休息。(4)很多地方需要攀爬岩石或穿越。(5)生病了一次,而且那次有一半的团员都生病了。(6)在一些目的地停留的时间太短,没看够,而很多时间都是在车上赶路。(7)由于时间有限而不能尽情地用三脚架拍照,因为使用三脚架拍照更费时间。(8)要和20个陌生人相处,但是这些团员知识渊博,尤其是对于植物和鸟类,所以这是非一般的旅程。(9)20人左右的团队还算是个小团队,而我们居然还是最年轻的。(作者这一年估计已经有五十多岁了。)(10)如果要问我值不值,肯定是值得去的。但是还会不会再参加这样的行程,应该不会了。如果我们下次再去,会挑选部分感兴趣的地区,自己去,前提是我们可以搞定语言的问题(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或者可以雇个司机。如果有植物学家同行那就再好不过了。(11)参团的费用是每人3125美元,加上来回的机票每人850美元,夫妇两人一共花费了9500美元左右。(12)这样的旅程需要对巴西的自然有更多的了解,不仅仅是植物、路线、地理和一些基础信息。(注:作者提到的caatinga是分布在巴西的一种生态区,为沙漠植被,主要是干旱的灌木丛和荆棘林,这个词语的本意是白色森林,在后面的图片中会大量出现。)




评分

参与人数 2花币 +60 收起 理由
sysyshsh + 10
爱家 + 50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天的行程是考察出发城市附近的一个保护区,图片比较少,只放了几张。

森林里主要的植物包括树,棕榈,仙人球和凤梨科植物,很明显这里不是干旱地区。


左图下垂的细条状植物就是附生的仙人球类,右图是凤梨科植物。


狨猴,它们通常是成群活动。


左下图是蜂鸟。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之芙蓉 于 2018-12-21 13:15 编辑

第二天的行程,考察了三个地点,开启大片模式,非常多精彩的照片!


今天的地区地貌与第一天的已经有较大的差别了。


在巴西东南部的干旱地区,陆生的凤梨科植物和兰科植物是一个典型的特征。下图两张照片都是凤梨科植物。


地面上白色的就是石英沙。下图中是当地的露兜树属(Vellozia)的植物。这一类植物在热带的美洲有124种,另外也有一些分布在非洲和马达加斯加。


这片岩石上生长着兰科植物和空凤。


石生兰科植物特写,肉质的叶子,呈现红色。


空凤特写。


太多太多要拍的了!给的停留时间却这么少!


抓紧时间拍拍拍!


一种漂亮的尤伯球(Uebelmannia multicostata var flavispina)。
(注:作者的PPT中貌似尤伯的属名都少了一个字母n。)


一种圆盘玉Discocactus placentiformis,就生长在石英沙地中。还记得Google地图上的白色区域吗?


蓝色鸡腿Cipocereus minensis。


一种沙漠凤梨。(作者可能打错了属名,我查到的是Dyckia。)


岩石上的地衣。(地衣对生长在岩石上的其他植物非常重要,因为地衣可以逐渐溶解岩石变成最早期的土壤。)
下图中红色黄色和毛毛状的都是地衣,可能是不同的种类。




到达一个新的地点。这里的地貌特征是石灰石,巴西这种特殊的石灰石有个专属名字叫"Bambui",只分布在东南部一小部分区域。






生长在石灰石上的沙漠凤梨和花座球属仙人球。


这个球体型非常标致。


毛柱属Pilosocereus floccosus 。(作者可能打错了种名)


假木棉属植物。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之芙蓉 于 2018-12-21 13:40 编辑

第三天。小镇名叫“Diamantina”,来源于钻石的意思,因为周边有钻石矿。


右上地图中标注的是今天去的第一个地点,地图中白色的区域仍然是石英沙地。
左下图是一种藤黄科植物的花,这个属的植物只分布在南美的热带地区。


路?路在哪里?


寻找植物的过程充满了艰辛。


找到目标植物,这就是自然考察的意义!
而同时令作者痛心的是因为非法的盗挖,当地的这些典型的植物越来越少。
这是栉刺尤伯Uebelmannia pectinifera,尤伯球属中最漂亮的球。


这棵年龄没有上面的大,表面没有形成白色的蜡质。


另一个考察点,地面几乎全是白色的石英。


穿过防护的铁丝护栏。


石英沙地上生长着很多露兜树属的植物。


还有很多仙人球,尤伯球是主要物种之一。


有年份的尤伯球都长成柱状了。


另一种尤伯球Uebelmannia gummifera。






适应了石英沙地的另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原产地在南美和非洲。
(注:作者可能打错了属名,正确的应该是Syngonanthus。)


毛柱属仙人球Pilosocereus aurisetus。


很时髦的渐变色。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桃之芙蓉 于 2018-12-21 13:42 编辑

第四天。


这是巴西特有的一种仙人球,毛柱属Pilosocerus fulvilanatus。后续还有很多这种仙人球的照片,是当地常见的种。
(有一种蓝,叫蒂芙尼蓝。)


长蕊掌属Tacinga,作者说现在巴西所有种的团扇都归到了这个属。
(这株植物感觉很小清新,还没什么刺。)


另一种露兜树属的植物,和前面高大的那种差别较大。


大戟科植物Euphorbia attastoma,中文译名很霸气,叫破魔之弓。
(一小部分大戟科植物外形和仙人球类植物很像,比如布纹球,还有下图这样的。)


花座球属的Melocactus amethystinus。


到达新的考察点,这里的地貌主要由岩石和石英沙地组成。








翠丽柱属 Micranthocereus  aurei-azureus,这种植物是由蜂鸟授粉的。
(一般来说,蜂鸟授粉的植物花管都比较细长,这样只有蜂鸟长长的尖嘴可以伸进去,而其他的动物则无法获取花蜜。)


圆盘玉属Discocactus pseudoinsignis。




一种凤梨科植物。


继续前往另一个考察点,该地重要的看点是奇特球。
(然而这一天作者并没有找到奇特球,我在其他网站看到的奇特球的原生地照片,确实也是生长在石英沙地中。)


路上看到一种食虫植物(下图中红色的)。


漂亮的蓝柱子Pilosocerus fulvilanatus。


这里的植被主要有大戟科、仙人球和凤梨科植物。


圆盘玉属,下图中球旁边有个白蚁的巢。


圆盘玉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石英颗粒。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天,这一天的考察点地貌特征仍然是Bambui石灰石。

下图中高大的树Cavanillesia arborea,属于锦葵科,是南美洲特有的一种植物,旁边是仙人柱属的Cereus jamacaru。


这片土地是私人拥有,进去考察需要得到许可。


爬山上去。


主要的植被,仍然是大戟科,仙人球和凤梨科植物。


典型的Bambui石灰石就是这样子的,很特别。




要寻找植物,必须在岩石上穿越。




生长在岩石间隙中的仙人球类。左图Facheiroa cephaliomelana,右图是花座球属Melocactus deinacanthus。




顶花麒麟掌属船乘团扇Quiabentia zehntneri。
(我的疑惑:下面两张看起来很不一样,确定是同一种吗?)




毛柱属Pilosocereus gounellei,巴西非常多的一种仙人柱。


花座球属Melocactus deinacanthus。




结束了该地的考察,在后续的行程中就没有Bambui地貌了。


下一站:梦乡!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天。图中是片麻岩露头,上面生长着花座球属的仙人球。
(片麻岩gneiss,是一种变质岩,具有条带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见左上角的图。)
(地质学上的露头outcrop,是指地层、岩体、矿体、地下水、天然气等自然露出于地表的部分。)




花座球属的Melocactus bahihensis,这个物种的种加词bahihensis可能就来源于产地巴伊亚Bahia。
下图是一种沙漠凤梨。




多次出现的仙人掌和柱子。


下图这种仙人柱Coleocephalocereus goebelianus在巴西的Bahia地区非常多。


一种寄生植物和它的花。


一种凤梨科植物。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天,一早就开始爬山。




毛环翁柱属酒瓶翁Stephanocereus luetzelburgii,这种仙人球有着非一般的体型,小时候是比较正常的球形(右下图),长大以后,就成了个越来越细的柱子,作者特别说明了,这不是徒长。


第八天在Mucuge镇,下图是造型特别的公墓。而仙人球Pierrebraunia bahihensis就是在这个墓区后面的山上被发现的。

(Pierrebraunia bahihensis与之前提到的Melocactus bahihensis有相同的种加词,原因应该是相同的,来源于产地巴伊亚Bahia。)


住宿的地方。


前往第一个考察点,沙地上有很多种植物。


“酒瓶”和凤梨。


这就是该地发现的仙人球Pierrebraunia bahihensis,周围长满了凤梨科植物。




第二个考察点,有棕榈和仙人柱。


一种旋花科牵牛属植物的花,很漂亮。


第三个考察点的Micranthocereus purpureus。


下图中的三种都是兰科植物,但外形差别很大。左下的是具有球茎的兰科植物。右下的这种则长了很多直立的根把它撑起来,作者解释说这是为了降温。


第四个考察点。


花座球属的茜云Melocactus ernestii的刺非常长。


凤梨科植物。


Chapada Diamantina国家公园。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天。


第一个考察点。


仍然是当地常见的大戟科植物Euphorbia attastoma。


花座球属Melocactus glaucescens和圆盘玉属蜘蛛丸Discocactus zehntneri(作者打了个问号,不是非常确定)。




花座球属Melocactus ernestii。




毛柱属Pilosocereus gounellei。




Micranthocereus flaviflorus。




另一个考察点,私人土地,需要先得到许可才能进入。


这里也有花座球属Melocactus glaucescens。


同样也有Micranthocereus flaviflorus。
右图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手里拿的是刀)。


毛柱属Pilosocereus pachycladus。
这个属有37个种,分布在南美的多个国家。在巴西东部就有其中的20种,因此是比较重要也很常见的一类仙人球植物。






花座球属Melocactus albicephalus,云上开着漂亮的小花。


这片栖息地主要是一些松散的大石块,下图有两种毛柱属的仙人柱。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天,又要翻越护栏才能进去考察。


这片区域的概貌,以岩石为主,植被还是主要的那些种类:露兜树属,凤梨科,大戟和仙人球类。


凤梨科植物。


在大巴上拍的照片,仙人柱属的Cereus jamacaru是巴西东南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


前面发生了车祸,无聊的等待,只能拍拍仙人球和蜥蜴了。




当地人会吃仙人柱的果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仙珍圜 (鲁ICP备2021037596号)

GMT+8, 2024-6-2 14:31 , Processed in 0.133264 second(s), 15 queries .

© 2008-2013 XianZhenYuan.cn ,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