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仙人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讨一下我国仙肉种殖的发展方向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2-13 2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我家 于 2008-12-13 21:47 发表
野生的不能再挖了。
个人还是赞同居士的观点,得要靠自己的努力经过杂交选育,才能得到观赏
性更强的植物,就象日本的12卷,原种和园艺哪个更有经济价值?
我喜欢从经济价值上想问题,大家不要见笑啊
国内 ...

赞同保护野生资源,但我觉得野生植株和第1代野生种子播出的小苗都算原种吧。
12#
发表于 2008-12-13 22:03 | 只看该作者
没杂交过的多是原种吧?
13#
发表于 2008-12-13 22:14 | 只看该作者
[转贴]来自百度,作者不详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bybridization)
  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根据育种目标要求,一般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的地区,双亲最好都是适应的品种。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主要表现在加性效应的配合力高。
  杂交育种是培育家畜新品种的主要途径。通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品系以至个体进行杂交,繁殖出符合育种要求的杂种群。在扩大杂种数量的同时要适当进行近交,加强选择,分化和培育出高产而遗传性稳定,并符合选育要求的各小群,综合为新品种。
  所谓杂交育种,一般指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杂交技术因不同作物特点而异,其共同要点为:调节开花期,通过分期播种、调节温度、光照及施肥管理等措施,使父母本花期相遇;控制授粉,在母本雌蕊成熟前进行人工去雄,并套袋隔离,避免自交和天然异交,然后适期授以纯净新鲜花粉,作好标志并套袋隔离和保护。用于杂交的父本和母本分别用P1和P2表示,其代表符号分别为♂和♀;×表示杂交。杂交所得种子种植而成的个体群称杂种一代(子一代),用F1表示。F1群体内个体间交配或自交所得的子代为F2、F3、F4等表示随后各世代。安排亲本或杂种成对使之交配的杂交方式有:成对杂交(单交)即两个不同品种或系统间的杂交,两亲可互为父母本(正反交);复合杂交,即几个品种分别先后进行多次杂交。回交是以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再交配的杂交方式。
  杂交创造的变异材料要进一步加以培育选择,才能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培育选择的方法主要有系谱法和混合法 。 系谱法是自杂种分离世代开始连续进行个体选择,并予以编号记载直至选获性状表现一致且符合要求的单株后裔(系统),按系统混合收获,进而育成品种。这种方法要求对历代材料所属杂交组合、单株、系统、系统群等均有按亲缘关系的编号和性状记录,使各代育种材料都有家谱可查,故称系谱法。典型的混合法是从杂种分离世代F2开始各代都按组合取样混合种植,不予选择,直至一定世代才进行一次个体选择,进而选拔优良系统以育成品种。在典型的系谱法和混合法之间又有各种变通方法,主要有:改良系谱法、混合-系谱法、改良混合法、衍生系统法、一粒传法。不同性状的遗传力高低不同。在杂种早期世代往往又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选择,而对遗传力中等或较低的性状则留待较晚世代进行 。选择的可靠性以个体选择最低,系统选择略高,F3或F4衍生系统以及系统群选择为最高。选择的注意力也最高。因此随杂种世代的进展,选择的注意力也从单株进而扩大到系统以至系统群和衍生系统的评定。试验条件一致性对提高选择效果十分重要。为此须设对照区,并采取科学和客观的方法进行鉴定,包括直接鉴定、间接鉴定、自然鉴定或田间鉴定、诱发鉴定或异地鉴定。杂种早代材料多,一般采取感官鉴定。晚代材料少,再作精确的全面鉴定。
  作物育种程序在中国一般包括以下环节:原始材料观察、亲本圃、选种圃、产量比较试验。杂交育种一般需7~9年时间才可能育成优良品种 ,现代育种都采取加速世代的做法,结合多点试验、稀播繁殖等措施,尽可能缩短育种年限。

14#
发表于 2008-12-13 22:43 | 只看该作者
杂交育种选出品相良好的植株并进一步固定品相是周期长、耗时耗精力的事
而且在品相没出来前 往往繁育出来的植株都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远远不如无性繁殖、嫁接落地等方法给生产者带来的经济利益,所以国内,无性繁殖的业者很多
但是无性生殖毕竟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中国自己的园艺种,大概需要一些有见识有技术有精力有抱负的大仙通过努力奋斗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随着大家对仙肉认识的深入,无性生殖出的仙肉的市场也必定会逐渐萎缩,到时业者也会不得不开始育种选种。
总之,希望中国自己的仙肉有朝一日能在世界仙肉家族中雄占一方吧。。
15#
发表于 2008-12-14 00:16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在收集品种的同时,应该多培养一下自己特色的东西,比如说自己研究搞一下园艺新品种,把好的东西留在国内,不要流出到老外手里
16#
发表于 2008-12-14 02:4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培育园艺品种,无论是软件硬件都要跟的上。培育者本身还要有一定的功力。能耐下心做这个事情并且长期坚持不懈的人并不多
17#
发表于 2008-12-14 0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盗花 于 2008-12-13 21:36 发表
园艺化才是硬道理。。。

园艺化只是初级,植物园艺育种至今最难解决的还是退化问题,杂交次数越多,缺陷基因积存越多,越容易退化,所以还是要在园艺的基础上保存原种,避免以后出现原种消失,园艺种退化的问题。
18#
发表于 2008-12-14 10:06 | 只看该作者
12和龟甲都是园艺的要漂亮一些。
但大仙们都对园艺的12比较能容忍,但却热衷于野龟。
19#
发表于 2008-12-14 10:0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大规模养过金鱼,一对优质的金鱼一次可以下两三千粒的鱼卵,经过三四次的挑选只能留两百条鱼供观赏。而从这两百条鱼中想留鱼种,大概只有2、3条左右,甚至没有。如果鱼种留得不好,来年产下的鱼卵孵的鱼苗可能没有养大的意义,只能到养鱼的各家去选鱼苗。
20#
发表于 2008-12-14 10:21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园艺也好,野生也罢,只有具备了很强的欢赏价值,自然会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广泛且可观的利益趋使下,肯定会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仙珍圜 (鲁ICP备2021037596号)

GMT+8, 2024-6-16 15:35 , Processed in 0.051000 second(s), 8 queries .

© 2008-2013 XianZhenYuan.cn ,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