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3|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封闭阳台种植环境下解决“小黑飞”问题的正确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3 2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ONGXUE1977 于 2015-6-14 01:45 编辑

        关于黑飞问题我的思考解决方案,供新手们参考


        把对杀灭“小黑飞”问题的探讨环境限定在封闭阳台范围之内,是因为对于这样一种常见害虫,专业种植环境如玻璃温室、大棚等,虫害防治是基本技能,种植者应该早有认识并熟练掌握。家庭种植的开放环境中,如楼顶天台,要想达到杀灭的效果并不现实,管理的重心应该落在控制种群数量上。而家庭种植且为阳台种植的爱肉一族,一方面种植环境的封闭性为杀灭“小黑飞”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这部分种植者,尤其新入门种植者,虽有对多肉种植的爱好和热情,但缺乏成熟的养护技术,因此针对封闭阳台环境探讨杀灭“小黑飞”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小黑飞”:

        “小黑飞”学名“尖眼蕈蚊”,是多肉植物种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害虫,易生于潮湿土壤,尤以每年春末、秋初容易大量爆发,因其繁殖迭代速度极快,防治过程中往往杀而不绝、死而复生。“小黑飞”对多肉植物的危害方式主要是幼虫对根系的咬食,尤其播种幼苗期,如管理不善,常常因为“小黑飞”的危害导致幼苗大量死亡,造成育苗失败。而在成株方面,“小黑飞”的危害虽不一定造成死亡,但根系受损植株的生长必然受影响;植株体上的物理性伤口,还会为细菌性病源的侵入提供机会,增大患黑腐等疫病的机率。此外,也有一定概率会出现幼虫侵入成株叶片,导致嫩叶受损或生长点被破坏。

        二、杀灭原理:

        杀灭“小黑飞”的难点不在于杀死,而在于灭绝。个体的抗击打能力方面,“小黑飞”成虫飞行能力弱,行动迟缓;幼虫的环境适应能力、耐药性也不算太强。“小黑飞”的真正杀手锏是超强繁殖能力,如只是单次扑杀而不能断其根源,只需要几天时间,幸存者就可以繁殖出数量可观的种群,继续造成危害。基于这样的原因,家庭封闭阳台种植环境中杀灭“小黑飞”,关键做好三个步骤:

        1.实施一次方法正确的集中杀虫,对环境中的成虫和幼虫进行大规模扑杀;

        2.集中杀虫后,保持半个月左右时间的巩固杀虫,清除幸存成虫和幼虫;

        3.完成环境中“小黑飞”的彻底清除后,做好日常预防管理,防止害虫通过窗户飞入,不洁植料、购入新植株夹带等方式进入养殖环境并重新繁殖。

        三、杀灭操作:

        1.对环境中的所有植株进行一次触杀式药物喷洒和灌根,可用“护花神”按标定剂量进行全盆体的杀虫(此环节应注意必须同时做植株喷施和灌根双重处理,虫害爆发的实际种植环境当中,有大量成虫和幼虫在植株盆内较为潮湿的植料中活动,是杀虫必须关注的重点部位),同时还需要注意,如种植环境中有装着植料的空盆、塑料袋等适宜“小黑飞”生存的空间,不打算再用的要及时清除,还需利用的应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小黑飞活动的迹象,最好一并作杀虫处理。

        2.喷洒触杀式药物后,及时在各植物种植盆内埋施内吸式药物(如:按标定剂量埋施拜耳小白药,日产DX等)。这一步骤可确保植料中残余幼虫能被有效扑杀,同时确保环境中的残余成虫,或后期养护过程中偶然进入环境的外来成虫,即使在植料中产下新卵,也能被内吸式药物有效扑杀。

        3.实施触杀式药物喷洒之后的两周内,视情况作一至二次后续触杀式药物的喷洒,进一步清除残余害虫,巩固杀灭效果,条件允许的,可采用在种植环境中点蚊香等方式,对残余“小黑飞”进行持续的扑杀。

        经过上述步骤,可将“小黑飞”从封闭阳台种植环境中彻底根除,后续保持良好的种植习惯,可杜绝害虫的再次侵入。

        四、注意事项:

        1.必须理解“小黑飞”的杀灭需要有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而不仅是一次静态管理的措施。一次药物的扑杀只能降低“小黑飞”的种群数量,达不到灭绝的效果,关键在于集中扑杀之后的持续巩固,只有在环境中彻底清除“小黑飞”,才能真正解除虫害的困扰。

        2.作为家庭种植,灭虫必须对用药安全引起高度重视,一般来讲,慎用呋喃丹、乐果等烈性毒药,因杀虫给家人健康带来影响将得不偿失。

        3.对于家庭阳台等封闭种植环境,事前预防的效果好过事后补救,尤其要关注植料的把关处理,一方面要确保植料的干净卫生,避免带入不洁的病菌和虫卵;另一方面配料时可提前预埋一定量的内吸性药物作防治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害虫繁殖的机会。

        4.对于楼顶露台等开放种植环境,要做到完全灭绝“小黑飞”客观上不现实,但可通过植料中预埋药物,高发阶段喷洒药物,对植料作周期性的干燥管理(有资料显示,干燥环境中“小黑飞”幼虫不能存活超过3天)等方法来加以控制,使害虫种群数量处于较低级别,不至于对多肉植物造成大面积伤害。


      一些必要的补充,非常感谢网友BlackHeart在贴中的有益探讨。关于家庭环境中施用农药,一直持保留态度,但杀虫过程中使用杀虫剂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上述解决方案中提到护花神和小白药,一为触杀,一为内吸,方法经过实践虽是有效的,但对健康的影响不明。网友BlackHeart推荐的菊酯类杀虫剂,目前的灭蚊药主要成分也是这个,安全性应该更有保障,对于杀成虫确定是有效的,对幼虫我的专业知识有限,不太确定,查到的资料显示,“小黑飞”的整个生存周期为:卵期:5-6天,幼虫期:15-16天,蛹期:5-6天,成虫期:2-4天,总生活史历期:27-32天。按这样的习性,从第一次扑杀开始,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高频次杀虫操作,即使只依靠触杀式药物,理论上也可以完成杀灭,过程当然要更繁琐细致一些,其中如偷懒或疏忽,请注意成虫是在2-4天内就要产卵的......仅靠触杀式药物的扑杀灭绝我没有具体实践过,仅从原理上分析供大家参考。
再次感受到防比治更重要,不让第一支小黑飞出现在环境当中,就不需要考虑这么些难以取舍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玉山 + 1
雪矛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6-13 23:02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很实用
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3 23:03 | 只看该作者
雪矛 发表于 2015-6-13 23:02
写的很好很实用

谢谢
4#
发表于 2015-6-13 23:03 | 只看该作者
很详细
5#
发表于 2015-6-13 23:07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一个
6#
发表于 2015-6-13 23: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7#
发表于 2015-6-13 23: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收藏一个
8#
发表于 2015-6-13 23: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备用
9#
发表于 2015-6-13 23: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下
10#
发表于 2015-6-13 23: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好多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仙珍圜 (鲁ICP备2021037596号)

GMT+8, 2025-7-2 07:45 , Processed in 0.055187 second(s), 12 queries .

© 2008-2013 XianZhenYuan.cn ,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