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904|回复: 1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3 1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距离上次写修根的文章已经一年了,照例还是给大家总结一下这一年来的心得。 为了不浪费大家时间,这篇文章力求言简意赅。如有兴趣深究,可以跟帖探讨。
(写到最后发现还是写多了,文字功底不行啊。 随性而写,纯文字,无配图,见谅)
灌水的盆友请放过这个帖子,以便大家阅读。


这篇文章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新手和阳台、窗台族们,老鸟们扔下威望、花币就可以闪人了。
现在开始。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普通爱好者,种植的地点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窗台、封闭阳台;另一类是防盗窗、开放式阳台。

前者是相对封闭的环境,特点是升温、降温都比室外慢,这一特点在早春、晚秋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室内要比室外温度要一些,早春可以早浇水半个月左右,晚秋可以晚断水半个月左右。另外,基本无风、无虫、无灰,光照较室外弱,夏天完全没有阳光直射,属于绝对的easy模式。这样的环境有个缺点,光照不足以致于植物无法飞速生长。不过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这个问题并不大,只要植物活着,品相不毁,长得慢点就长得慢点呗,活着最重要。

后者是相对开放的环境,特点是升温、降温都要比室内快,这在春、秋两季能迅速拉开早晚温差,对植物的快速生长是很有价值的。室外环境风大,光线充足,再加上高温水分蒸发很快。灰大,虫也多,属于典型的hard模式。
就方位而言的话,个人认为南面最佳,东面次之(可晒到早晨2-3小时的太阳),北面第三(夏天不错),西面第四(西晒很可怕,搞不好就熟了)。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0 花币 +6 收起 理由
刘芒 + 5
尔东草微 + 2 + 6
痣多小新 + 2 码字辛苦
守望 + 1 多总结多进步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qvit 于 2011-9-3 16:52 编辑

种植环境和环境的特点搞清楚后就可以选植物、选盆和配土了。选植物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总体原则是:植物饱满、完整、无伤、皮色正常,生长正常;宁选实生,不选落地;宁选已落地,不选未落地;尽量不在极热和极寒的时候进植物。

选盆,没什么好说的,深色塑料盆,特点聚热,质轻。当然得选质量好的,那样会非常耐用。至于盆的大小,以往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盆比植物稍大一点即可,这样盆土较少,干得快,以利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我始终坚信的一个观点是,根系越强,抗性越佳。因此,我个人建议如果空间足够的话,盆可以适当的大一些,至于是往横里大还是往竖里大那得根据植物根系的特点来定。另外,盆大土多的话,土壤的环境也会相对比较稳定,较难发生剧烈的温度和性状变化。虽说紫砂、瓦盆较塑料盆透气,但我觉得个人种植时,这方面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更何况还可以通过配土来调整。

配土如能掌握三个大的原则,那养活植物基本不成什么问题了,即保水,透水,重量。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保水和透水本身就是矛盾的,其实不然。 保水是指土壤本身具有吸水的能力,能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并在随后的数天乃至数周内缓慢稀出,供植物根系使用。透水是指当土壤中的水分饱和后,多余的水分可以从土壤间的缝隙排出盆外。因此,保水性是指土壤本身,而透水性指的是土壤间缝隙的大小。
泥炭一类的土壤的保水性要比赤玉土一类的好,赤玉土要比麦饭石的保水性更好;大颗粒的土壤要比小颗粒的土壤透水性更好。这些我想大家都知道了。
配土时除了注意保水性和透水性外,还应注意配土的重量,以保证盆体的稳定性避免被风吹倒,并能更好的固定根系。
最常用的配土就是泥炭、珍珠岩组合,这似乎也是大棚的标配用土,这种配土价格低廉,几乎可用于种植任何植物,方便易用。但这种配土质量很轻,需在盆底垫足够重的植材以确保整个盆的重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种配土,泥炭富含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物理性状导致其极易板结,而加入珍珠岩后,其颗粒土的物理性状有效弥补了这个问题。别看珍珠岩一捏就碎,但配在土里一般不会粉化。
其实,任何颗粒土都可以较好的打散泥炭避免其板结,之所以最终选择珍珠岩而非其他,一方面是因为其价格低廉,另一方面珍珠岩质量轻的特点使其能够均匀地打散泥炭。如使用粗砂,由于其质量重,会逐渐沉到盆底,上层的泥炭无法被有效的打散,最终影响到植物的生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泥炭、珍珠岩最终成为了黄金搭档。
现在土壤品种繁多,之间的配伍方式就更多了,这里也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环境的特点加以组合,比如之前提到的封闭环境,其特点是温度提升慢,无风,光照弱,这种环境下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少(光照弱),水分蒸腾也慢(无风),所以配土应稍微素一些,颗粒大一些;而室外的环境配土就应更保水,颗粒小一些。
至于新手,特别是管不住自己手的同志,建议配全颗粒土。品种可以多一些,赤玉、桐生砂、日向、麦饭、竹碳等等。
最后要提的一点就是,植物刚发出来的根毛很嫩,土里的细颗粒及粉尘对它极为重要,因此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放些泥炭,要么多一些细颗粒的颗粒土,两者任选其一。

介绍了一堆与植物无关的东西,现在开始介绍植物本身,首当其冲的是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动。光合作用仅在有光照的情况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光合作用产出的营养加上植物根系吸收的营养减去呼吸作用的消耗就是植物的“净收入”。
这里要引入光补偿点的概念,当光照达到光补偿点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相当,也就是植物不缩也不长。根据最新的研究,多肉植物的光补偿点大约在5000勒左右。给个参照吧,夏日的晴天,光照强度大约100000勒;阴天室外的光照强度大约在7000-9000勒;100000勒隔一层阳光板大约30000-40000勒。有点概念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郑州小王 + 2 好文

查看全部评分

3#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qvit 于 2011-9-3 16:52 编辑

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养分等有关,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关系。
就温度而言,多肉植物最佳光合作用温度大约是30-35度。这和光反应酶的活性有关,30-35度时光反应酶的活性最佳。


水分也是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期条件,光合作用中的一步就是“光解水”,没有水的情况下,光合作用无法进行,这也就是夏季断水强制其休眠的原理。国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琥头断水10多天后光合作用效率明显下降,断水60天后光合作用效率几乎为0,充分说明了水对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浇水三年功”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不该浇水,还是很关键的。

分享一下我的经验,首先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浇水频率选择合适的配土,然后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了解今后一周的天气情况。下面是一些判断何时浇水的方法:
颗粒配土可以选择表面干透后3-4天浇水,成株一周;腐殖质多的土在表面土干燥后一周浇水,成株两周;
棒子法,在盆里插根棒子,棒子下部干了即可浇水;
掂盆法,掂个盆觉得盆轻了就可以浇水,适用于老鸟;
精确测重法,干土上盆后用做面包的秤称一下,记录一下重量,以后根据称出的重量决定何时浇水,数量多的不适用,要烦死了;
观察植物法,看到植物有褶皱或者干瘪了就可以浇水了,但这时浇水就稍微有点晚了,不过问题不大,保险最重要。
肥料和养分这一块我实在没有什么心得,就拿点缓释颗粒肥在土面上象征性的放两粒,有没有用我也不知道。此外,配土时加入一些带养分的植料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草木灰、稻壳炭等烧成灰的富含钾肥,等等。长慢点就长慢点吧。

由于多肉植物生长环境恶劣,使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代谢方式- 景天酸代谢方式。与传统的C3、C4代谢方式不同,景天酸代谢的植物白天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腾;晚上开启气孔,吸入二氧化碳,并将其转换为酸的形式保存;白天在酶的作用下再次转化为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这种代谢方式导致多肉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较其它植物低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多肉植物生长较慢的原因之一。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因此适当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加速植物的生长是很重要的。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的途径有两个,一种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另一种是增加植物晚上气孔的打开数,当晚上温度高于30度时,绝大多数气孔将保持关闭。最佳的“固碳”温度在15-20度左右。另外,晚上温度低进一步降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消耗。

光照也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一般根系良好的成株而言,烈日下隔一层阳光板晒是比较合适的。对于小苗来说,在隔一层阳光板的基础上再隔一层白色纱网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光照,我们掌握两个原则即可,一方面,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接受较强的光照,前提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光照需逐步加强,否则一定黄给你看;另一方面,在植物未适应强光照前,要经常观察植物的状态,如发现植物表皮褶皱,或者植物颜色发红说明光照偏强,需进一步遮光。由于每个植物的状态及环境不尽相同,一味给出一个固定的光照强度参考表没有太大意义,还需大家在实践中慢慢摸索,观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收起 理由
麦秆 + 2 想加威望都寄不进来了
星辰以北 + 1 哥哥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4#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qvit 于 2011-9-3 16:53 编辑

我的养植地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南面封闭阳台的架子上,属于easy模式,干透了不浇水问题也不大。二是南面防盗窗上的架子或者封闭玻璃花房,上面有一层阳光板+白色纱网遮阳。
我有每天记录实况温度的习惯,结合温度简单介绍一下四季的养护。

去年10月的最低温度为9.3度,出现在10月28日;平均最低温度(即每日最低温度的平均值)17.1度。大球建议10月中旬断水,即最低温度15度左右。在潮湿的情况下,个人感觉小苗耐受低温的能力更强,如不加温/闷养,小苗可于11月上旬至中旬断水。加温/闷养的都是高手,所以对于这类同志,我就不乱给建议了。
去年11月的最低温度为8.2度,平均最低温度为11.8度。平均最低气温较10月低了近6度。保险起见,如不加温或者没有大棚,那就彻底断水吧。长得慢总比烂了好啊。
(题外话,目前有一种观点是尽量让小苗连续生长12-18个月。经过冬眠断水的小苗,来年生长速度会极慢或者不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人工加温进行一番试验)   
12月-3月很冷,大家冬眠吧,不用管植物了。室外的植物可以搬进室内。如果太阳好、温度又不太低,那些耐寒的植物可以放室外多晒晒,这个晒并不是为了让其生长,而是保持对强光的适应,来年春天可以直接晒,不用过渡。另外,要注意防风。
今年4月的最低温度为6度,平均最低温度为12.1度,小苗可于月末恢复给水,可从快速浸盆开始。大球安全起见建议仍保持断水。
5月的最低温度12度,平均最低温度17.7度,大球可于5月中、下旬恢复给水,由少到多慢慢给。
6月平均最低温度21.8度,平均最高温度27.2度。从5月上中旬到6月中旬是多肉植物的黄金生长季,封闭环境下的环境白天温度可以闷到35度,晚上通风可以降至20度左右,这样的温度简直太完美了。这段时间可经常浇水。6月中到7月初的梅雨季应基本断水。
7月平均最低温度27.5度,平均最高温度33.6度;8月平均最低温度25.7度,平均最高温度31.3度,已较7月稍有降低。期间可偶尔给水,但不宜过多,因为晚间温度高,二氧化碳吸收量不大,即使水多光合作用效率也不会高。另外,天热细菌繁殖快速,水多了容易烂。
9月平均最低温度24度,平均最高温度29度。9月-11月中旬又是一轮生长黄金季。
在春秋两季通过密闭环境种植多肉,白天可迅速提升温度,以利光合作用;晚上不通风可使封闭环境温度比室外高4-5度,此法可延长生长15-30天。


花了一天时间,大致写完了。今年的文字总结就此告一段落。11月会有图片总结和图片对比,敬请期待。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收起 理由
不毛之地 + 2 期待图片版。
从水生 + 1 再写点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1-9-3 16:55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9-3 17:06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学习~
7#
发表于 2011-9-3 1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ood_in_jazz 于 2011-9-3 17:18 编辑

好文章! 收藏细细拜读 同城借鉴性很强~~吴兄多写好文章指导下。。。
8#
发表于 2011-9-3 17: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9#
发表于 2011-9-3 17:41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学习~  这个要大大的支持!!!
10#
发表于 2011-9-3 17: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好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仙珍圜 (鲁ICP备2021037596号)

GMT+8, 2025-9-6 20:28 , Processed in 0.044417 second(s), 9 queries .

© 2008-2013 XianZhenYuan.cn ,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