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郑州小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加活动!得野龟种子(截稿,评奖中)

 关闭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6-25 1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izi128 于 2009-6-26 07:49 编辑

景天科(Crassulaceae)天锦章属(Adromischus),属名为拉丁语adros(短)+mischos(花梗),指本属花梗短。全属约50种,肉质草本或亚灌木,茎极短,茎上具红褐色气根。肉质叶互生,寿命极长,叶面常常有斑点或被稠密的毛,叶缘有波状曲折,花小而色淡,开花困难,常常不易收到种子。原产南非和纳米比亚。
Adromischus alstonii为该属最大的一种,叶片可以长到10 cm长,分布在南非南纳米比亚的山区和纳马兰地区。冬型种,生长期喜阳光充足的环境,栽培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度夏困难以及生长缓慢。
22#
发表于 2009-6-25 16:5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尔版,恩恩
==================我是疑似原创的分割线==================
这个小植物中文资料基本没有,所以以下文献基本都是goo来后我自己翻译滴,并附原文,如有差池劳烦指正,以防以讹传讹,个人养护心得会注明
猪脚登场:魔南景天属球魔景天。学名:Monanthes brachycaulon
属名Monanthes是希腊语,意思是“一花的”(拉丁文写作monanthous)
种名brachycaulon意思是“短茎的”
日语中以片假名表示为モナンテス・ ブラキカウロン。
本属简介:魔南景天属是小型多肉的亚热带植物,隶属于景天科。其中有十余种是加那利群岛和塞维志(?Salvage,暂无中文官方译名)群岛的当地特有品种,还有其他一些品种分布在马德拉群岛。魔南景天属的多样性分布中心位于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这里是本属7个品种的原产地。而在菲尔提凡图拉岛和兰扎罗特岛上,仅出产M. laxiflora一种。
Monanthes is a of small, succulent, subtropical plants of the Crassulaceae family. The about ten species are mostly endemic to the Canary Islands and Salvage Islands, with some found on Madeira. Its center of diversity is Tenerife, with seven species occurring on this island. On Fuerteventura and Lanzarote, only M. laxiflora occurs.
本属不抗霜冻。和长生草属、Greenovia属(此属暂无中文译名,不同生长时期外观差别很大,有兴趣的同学自行google下,之前是从张彬大那里学到的)、Aichryson 属(依然暂无中文译名)和莲花掌属有亲缘关系,这一点显而易见滴反应在它们类似的花型上。
Monanthes are not frost-resistant. They are linked with the genera Sempervivum, Greenovia, Aichryson and Aeonium, which is obvious from their similar flowers.
本属不同品种的生活型和生长型差异明显。比方和属内其他品种差别较大的M. icterica,即为一年生植物,而其他本属植物则为多年生。
Species of Monanthes differ considerably in life- and growth-form. M. icterica, which is also genetically quite distant to other Monanthes species, is annual, while the other species are perennial.
魔南景天属是一个很罕见的物种迁移例子——在它们的祖先从陆地拓殖到岛屿之后,其后代又从岛屿转移到陆地。
Monanthes is a rare example where a species re-colonizes the continent from an island, after their ancestors have colonized the island from the continent.[citation needed]
出处:http://www.absoluteastronomy.com/topics/Monanthes#encyclopedia
下面是具体品种简介:
小型:先が丸くスプーンのような葉が開いたロゼッタをしている。春秋の涼しい時期に良く繁殖し、中央部から子供をライナーで増やす。何度もポリフィラとして入手してますが訂正しておく。
小型种:叶尖就像圆头汤匙,叶型宛若玫瑰花(西方人喜欢形容为“rosetta玫瑰花型”)/莲座型(东方人更倾向于“莲座型”)。春秋凉爽的季节里,会大肆繁殖。从叶心部呈直线状抽出新芽。经常被当作Monanthes polyphyll。
出处:http://www.succulents.jp/photolist_rosularia.html#
These documents are used WITHOUT permission,NO COMMERCIAL VALUE, ALL RIGHTS belong to ORIGINAL OWNERS, THANKS!
==============我是个人养护心得的分割线==============
来源:去年10月那那来南京玩时给我掐的3个小头,无根
基质:原产地是火山爆发后火山岩形成的岛,更有1面是海水1面是火山戈壁沙漠的奇景,空气湿热。考虑到这个,基质我用的是腐叶土+粗砂+煤渣+麦饭石,和其他1堆小景天混栽。
光照:直射光(窗外)或者光线明亮(东向双层窗之间)处
耐寒度:去年冬天就塞东向双层窗之间过来的,长得很好,最低应该是零度左右,因为外窗结过几次冰。之前看德国人说过冬温度不能低于10摄氏度,实践证明没那么夸张(参见http://www.rareplants.de/shop/product.asp?P_ID=9691&strPageHistory=related)春秋冬都生长明显,夏季比较懒散,应该算偏冬型种
水份:水分我给得少,懒+胆小,10-15天才浸盆,不过我一向只浸盆不兜头浇。其实它应该喜欢湿度稍微大一点,huatan的“鹿角山”曾经用它来做附石盆景,非常漂亮
花季:冬末春初,小爱的是2月就开花了,我的3月才开,但花季很长,5月还继续,小绿花开了1茬又1茬
繁殖:扦插(掐小头)或者叶插(直径2-3毫米的小叶片都能生出新芽)都成。子播目前没机会,小爱的和我的都是同一母本,不知道本地谁家还有不同来源的
============fi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3#
发表于 2009-6-25 20:40 | 只看该作者
武者团扇
仙人掌属(Opuntia)
学名: Opuntia invicta 武者團扇
同义名:
Grusonia invicta
Corynopuntia invicta
分布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中部的的比斯卡伊诺沙漠,正好与开普地区的北部接壤。生长环境为临近海岸的低海拔地区,生长在淤泥的沙质土壤或含有沙砾的地方,有的与鹿角柱属生长在一起。在原产地可以生长成高20-50厘米,直径大约2米范围的一片。
茎体深绿色,茎节呈倒卵形到棍棒状,长12厘米,刺座直径大约1.5厘米,具有白色绒毛;叶片长形,轻微弯曲,微红色,寿命较短,长8-14毫米。刺粗壮,尖形,直立,看起来想匕首,长1-5厘米,新刺微红色或基部为亮洋红色的姿色紫色,之后变成灰白色,最终成为黑色。周刺6-10根,中刺10-12根,比周刺粗壮;花黄色,花径5厘米,被片为尖卵形,花期4-5月份,种子微黄色,直径2毫米。
因为原产地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冬季需要温暖的环境,必须保持在-2度以上,可以抗偶尔的霜冻;该品种对过量的浇水比较敏感,需要透水性比较好的土壤;夏季可以施低浓度的液态肥料;生长期可以定期浇水,冬季要保持绝对的干燥,需要充足的光照。
在室外养植:节水型,能够容忍干旱,一旦成活就仅需要少量的水。
繁殖:播种或茎体扦插(扦插时,一定得等到切面干结后再栽种)。
   栽种体会:记得是06年买的,同年6月份倒一次盆。在盆底部放粗颗粒,上面用原来的土,增加了牛粪、骨粉、鸡蛋壳粉,最上面放小颗粒土。最初在室内养,虽然尽量多见阳光,但是新长出的刺比较短。去年开始放窗台外面,今年放外面后长出两个茎节,刺明显强壮,最长的3.8厘米。
   自养植以来还没有开过花,对如何才利于开花还没有经验。
   以上介绍部分是自己用蹩脚的英语水平翻译的,也不准确,也不全面,望各位勿见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4#
发表于 2009-6-25 22:37 | 只看该作者
棒叶落地生根

景天科伽蓝菜属  
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南部,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但现在中国有大量野生。
图1为植株形态,但缺少细小的根部,只有较粗的部分,细根能长到很长,至少不比地面部分短。
图2为刨面图,显示出除了叶为肉质外,茎也为肉质,表皮之下有一层绿色的同化组织,老根会逐渐变粗,但从断面看维管束(包括韧皮部)都集中在中心很小的一点上,外部是柔软多汁的组织,可能用来储藏……

这种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叶上会产生芽,而这些芽很容易脱落,发育为独立的植株,天生有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叶上的芽在潮湿的土上极易生根,但如果环境干燥却很难缺水而死,即使夏天也能坚持无水一个月以上,等到环境合适又能够长根。

土 没要求,随便,但为了获得灰色矮小的植株,最好种在贫瘠易干的颗粒植料里。
温度 不低于0度就行,不怕热。
光照 喜阳光,全日照不会被晒死,也耐阴,全阴处也能长,但容易拔长。
水 耐旱,基本干不死,但也不怕湿,水培长得很好。
肥 随便,多点少点都行,但不同营养条件下外观不同,氮肥充足时叶片为绿色,不足时为灰色。

繁殖 种着东西就是为了繁殖把,叶片上出芽太奇特了。但砍头茎插也可以繁殖,叶插也行,但一般不用去刻意繁殖,会自己越变越多,到处蔓延,由于无性繁殖周期很短,芽落地一个月内就有能力产生新芽,环境合适时数量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芽的发育过程很好玩,先是2片圆叶子变大,随后长出另外两片圆叶,等到直径5毫米左右后开始生长“真”叶,头4-6片“真”叶不是棒状而是阔叶的,但照样会长小芽,以后的叶片就都是尖细的了……
见图片3 硬币上的2个大约是落地1星期的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5#
发表于 2009-6-25 2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凝胶 于 2009-6-25 22:45 编辑

瓦松

景天科瓦松属 拉丁文科属名为 Crassulaceae Orostachys
中国原生植物,分布极为广泛,各地都可见到野生植株,常生长在屋顶,墙头,裸露的石头上。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形态有巨大区别,营养生长期为莲座状,且形状相对固定,难以改变,无向光性,无视肥水状态,无视温度与光照强度,甚至用AG3都无法使其徒长抽长。第2年的植株秋天会开花,原来的生长点长出的茎形态改变,非常明显的抽长,叶变小,叶间开花,花茎有明显的向光性。花期至少2个月,花很小,白色,但数量很多,花后能产生非常多的种子,是否自花授粉不清楚,这植物有群居倾向,一般不会只种一株的,且野外有大量花粉源……花茎至少能长到20厘米长,各株差异很大,估计极限能超过半米……花后原莲座死亡,但基部产生很多小莲座过冬,注意这些小莲座经常看上去是死的,春天才会生长。

图2为幼年植株,从刨视图1来看,茎中没有绿色组织,外侧有一层红色区域,中间是白色的维管束。根非常细,白色,从土中拔出时很容易弄断,造成基本无根的假象,但事实上它的根很长,5厘米高的植株根能超过20厘米长,只有根尖区域有根毛,老根不会变粗,也不会变黄长粗。
图3 为干燥的花絮,上有果实及种子,不过保存不善有点发霉了,正常状态是没绿毛的……图中红圈内的小黑圆点就是种子,非常细小……

栽培:
土 无要求,随便什么都能长,对透气性没有要求,粘土也行,但讨厌泥炭,在泥炭中生长不良,不喜肥沃,肥沃介质中长势远差于贫瘠植料。
光 无要求,不是非常昏暗的环境都能长,也不怕阳光,夏天可以暴晒,只要不是太暗,光照多少对形态以及生长速度没有影响,但阴处养殖叶片上的白粉会显著减少。
水:耐干旱,但也耐水湿,随便怎么浇水都无所谓,但如果1年不浇或者全株泡在水里……
温度 无要求,夏天不会热死,冬天也不会全部冻死,10度以上就能够生长了。
肥 不爱氮肥,施氮肥会使生长速度减慢,不喜有机肥,使用饼肥等可能会导致死亡。

繁殖:可以扦插,砍头发侧芽,也能叶插,不过成活率不高。由于非常容易产生种子,且数量巨大,有性繁殖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只要花絮上的种子发黑干燥,就可以取下播种了,任何时候都可以,15度就可以正常发芽。播种介质要求不严,各种都行,但注意不要用纯腐叶土及泥炭,反正种子很多,不全部死光就不用考虑成活率,个人感觉细蜂窝煤渣最好。不用消毒,也不用药剂,任何会发霉的土都是不适用的,换有机质含量更少的去……种子细小,萌发时种皮开裂脱落,暴露出根与子叶,但种子的胚轴无法伸长,没有任何顶土的能力,所以播种时不可覆土,如果硬要覆土,至多不能超过半毫米,否则一个都出不来。刚从种皮中脱出的苗是白色的,并且会持续几天,随后才会变绿,子叶变大后有1-2星期左右的停滞期,随后真叶才开始生长,这个阶段最好闷养,不闷养也要把盆底泡在水里,保持非常湿润,干燥会死亡。在小苗长出第一片真叶之前非常脆弱,任何触摸移动都非常危险,移苗的死亡率就算不是100%,也有95%以上,但长出2片以上真叶之后就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能够忍受移苗。不出真叶阶段会有很多苗的根是暴露在空气中的,这部分就是死了,至今没有想出补救方法……对早期幼苗施磷肥有很明显的效果,磷酸二氢钾或者10-30-20复合肥喷雾催长效果良好。
瓦松种子虽然易得且量大,但自然状态发芽率不高,且苗期死亡率奇高,光撒子啥也不管是不行的,几百个种子全军覆没是非常正常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6#
发表于 2009-6-25 2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呆 于 2009-6-27 23:23 编辑

小弟是学生,小时候就很喜欢仙人掌类植物,但从没系统学习过;打大二开始再度开始迷上了仙人掌,但毕竟资金和宿舍空间都有限,所以拿得出手的仙人掌没几个,最喜欢的月世界也是08年11月播的种,淘宝的种子,五十颗出了7棵,现在直径还不足0.5cm,自然无经验可谈了。。。但看到大仙的龟甲牡丹种子,又不禁口水不已,一夜辗转,突然想到了自己种的几棵植物,虽然在传统上把他们归类为食虫植物,但根据我的一年多来的观察和学习,我觉得把它们归类为多肉植物也是很合适的(请各位大仙不要拍砖,平时分享时没时间和大家抢,今天为了种子豁出去了)。废话已经说了很多了,先给大家看张自拍照片吧:
不知道有人认识这类植物不,咋一看像是石莲之类的,实际上这是一种墨西哥捕虫堇(Mexico Pinguicula)(总共有几十种)。上图棵墨西哥捕虫堇是我年初买的,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当初卖家搞混了,所以具体学名还不太清楚。第一眼看到这种植物就会认为他是多肉植物,但仔细看看他叶面上的“露珠”----那正是他捕虫的武器(用粘液粘住小虫子,就像苍蝇纸一样)。
作为食虫植物方面的内容这里就不多讲了,我主要想讲讲自己认为他是一种新型多肉植物的理由
1、从他们原生地上看,他们原产墨西哥,在原生地有的种类常和仙人掌,龙舌兰,空气凤梨等耐旱植物长在一起。
2、从他们形态来看,他们一年有两种形态的叶:冬叶和夏叶。冬叶(如上图)为秋末到春末的叶片形态,叶质较厚,贮水能力强,与当地干旱的冬季相适应;夏叶较薄,但还是明显肉质的,捕虫腺更发达。
3、从他们抗旱性来说,见国外一论坛上有人特意给他们16个月不浇水(温度26度左右,仅保持适当空气湿度),仅有少数干死的。
由此可见,个人认为,把他们划分入叶多肉植物也是无可厚非的!


我种植最久的一棵墨西哥捕虫堇是爱斯捕虫堇(Pinguicula esseriana),以下也就以他为介绍吧。他是我大一下学期时候买的,还记得当时收到快递寄来的小苗时正好上植物生物学课程,老师看到我的捕虫堇小苗时也感到很新奇,不过那是小苗真的好小。直径才6mm左右,运输途中还掉了几片小叶子。下课后急匆匆的也不过吃饭,拿着小苗就往宿舍跑,把小苗种在实现早已准备好的花盆里-----那么小的小苗的种植过程简直胆战心惊。生怕嫩嫩小家伙一不小心就被我弄坏。运输途中掉下的叶子也扦插了,那时候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了。下面是我刚种下时的照片,很感慨啊!


令我诧异的是,外表的柔弱的他生命力确是很顽强的,种下后茁壮成长着。。。接下来的一张照片是那半个学期结束时的照片(也就是4个月后):哈哈,看到旁边那棵小的没有,那就是掉下时的叶子扦插长出来的。


接下来就是愁人的暑假了,没人管理怎么办啊?!没办法,好好包装下,放一个手提袋里把他从陕西带回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南的家,一路上一直把他放在手边,生怕被打翻。。。然而回家后不只是水土不服还是被湖南突然而来的40多度高温给吓到了,烂根了。。。赶紧扦插,还好,又活了过来,暑期过后,又把他带回了远在陕西的学校,渐渐的开始恢复了。恢复一段时间的图片如下:


接下来迎接的是冬天,他渐渐长出了更为肉质的冬叶(不好意思,没拍照片啊),一直放阳台上的,然而有一天晚上突然降温,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土表都结了一层薄冰,吓得我半死,赶紧转到室内。不过意外的是他不但没被冻死,反而生长点一分为二-----长成双头的了!下面的两张就是长成双头后的他(不过这是春末拍的,已经换成薄一点的夏叶了)



现在他的直径都3cm了,想想当初刚收到时才6mm,真是感慨啊,呵呵不知不觉中他陪我也快一年半了。。。唯一的遗憾就是他还没开过花,看来还得等明年了。。。不过也不遗憾,你看他不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美丽的小花么?


不知道大家对这种植物感兴趣没。。。再简短的说说他的一点种植习性和繁殖方法吧
种植习性:总的来说种植是相当简单的.a、光照:较柔和阳光或散射光都行
                                   b、水分:多少都没事。可以水盘法,也可以一周一次。水质尽量少些水垢,不过据观察,北方的自来水也没事。
                                   c、基质:外国大多推崇弱碱性的纯矿物质基质,然而根据我的观察和学习,泥炭,珍珠岩,水苔,蛭石随便怎么混合都行,弱酸弱碱都没事,只要盐分不要太高就行了。
                                   d、空气湿度:这个没试验过,资料也不多.我在西北(空气湿度常在30%),自然不敢放养,在阳台上做了一个小塑料棚子专养对空气湿度要求稍微高点的植物(一开始使用大的可乐瓶子罩着的).要是在南方,不用罩着应该也很好。
                                   c、肥料:我从不施肥,怕浓度控制不好对他有伤害。应为他们属于食虫植物,所以偶尔抓几只蚂蚁揉一揉撒他叶子上,不过他们自己也常常会抓些小虫子来补充养分的(看上面的图片,有的叶子上有些黑色小点,那就是他们自己抓的小虫子)

繁殖:可以有性繁殖------即用种子,但由于他们是异花授粉的,而往往通过无性繁殖导致很多的一样的clone,所以成功与否就得看运气了;种子的寿命也很短,采收后得立即播种。相比之下,叶插就容易多了,把叶子连同基部拔下(最好换盆时进行),叶子基部稍微用基质覆盖就行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在叶子基部长出小苗,一般一片叶子长出一棵小苗,但我也见过两棵的。


好了,就啰嗦那么多了,希望大家喜欢我的墨西哥捕虫堇,也希望大家认同这类新型的多肉植物,最最希望的是大仙能给我几粒野龟种子 ,三粒五粒都感激。。。

上面的东西都是从自己一年半来实践和不断地从中外网站上学习总结而来的,图片都是自拍的,请不要随意以商业用途转载
27#
发表于 2009-6-26 00:16 | 只看该作者
占位发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郑州小王 -4 一视同仁

查看全部评分

28#
发表于 2009-6-26 05:24 | 只看该作者
本文为原创请勿随意私自转载,预转载请与我联系,并请注明出处!谢谢~~),文中图片“品种介绍”和“形态描述”的部分,有4张照片摘自网络(已注释标出)(实在太经典,不舍得不用,呵呵~~版主勿怪!)其余所有图片全部为自拍。种子的图片没找到,我又没有拍,希望能有人补充一下就更完美了!
**********************************************************
Mammillaria sanchez-mejoradae
                                                    --------米粒之珠,也放光华!

一、品种介绍
拉丁学名Mammillaria sanchez-mejoradae R.Gonzalez G.(1992)
中文译名羽毛球马约达(音译)
种属:典型的乳突属Mammillaria品种
变种:暂无变种及园艺变种
保护级别:CITES二级保护品种,十分濒危的物种。

注1:该图片引自:
http://www.cactus-art.biz/schede/MAMMILLARIA/Mammillaria_sanchez-mejorade/Mammillaria_sancez_mejoradae/Mammillaria_sanchez-mejorade.htm

.
原产地北美洲,仅产于墨西哥新莱昂州高原上一小处海拔1900~2000m的区域(Rancho El Vergel - Municipio de Galeana)。自被发现后至今该物种数量减少了75%,主要原因是过度采集收藏!据估计,该种现存野生个体应该少于500颗。基本概括一下野生羽毛球在那的生长环境就是: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多长在完全没有遮蔽的石头堆里!


注2:该图引自http://www.mammillarias.net/
生长速度:相比同属的其它品种而言----十分缓慢!

二、形态描述:

注3:该图片引自:
http://www.cactus-art.biz/schede/MAMMILLARIA/Mammillaria_sanchez-mejorade/Mammillaria_sancez_mejoradae/Mammillaria_sanchez-mejorade.htm

球体超小型球,扁圆至长圆型,单头直径在3cm左右,身高也在3cm附近,幼年时单生,成年后有群生倾向
疣突:圆锥状,较短小,2~3mm,亮绿色,幼年时太阳暴晒后可呈红色,疣突间无腋毛。
刺座:刺座呈美丽的大片白色羽毛样,扁平而蓬松,基本在一个平面上。刺座无中刺,每个刺座约由30~40根细小的绒状白毛边刺组成,白毛边刺8mm长,在刺座上呈梳齿状排列,辐射状展开,两边对称。刺座的中心颜色略呈粉红色,新长出来时尤为明显,老化后颜色变淡。

注4:该图片引自:http://www.gargamel-cactus.com/photos/albums.php
:每年开花一次,花较多,在球体上圈状分布,基本同时开,直径2~3cm,花瓣基本为单层排列,形状细长,白色底,中间呈粉红至棕红色,雄蕊米黄色,柱头金黄色。武汉12月开始出花苞,花苞长大较慢,花期为来年2月~3月,开花时间在3~5天。(武汉地区的经验!
果实:需异株异花授粉方能结果,成熟很慢,而且是令人头疼的隐果一族!果实形成后大部分被包含在母体里,被慢慢保存着,几乎所有的种子都在母体死亡后才会被释放。可能这也是它分布区域超级小的原因。 成熟后果实为棒状,红色,约15mm长。网络上完全找不到果实的图片,幸好偶有幸拍到几张刚形成不久的果子的图,已经被它妈吞得差不多了,汗~~(ps:偶曾经坚持不懈的与大自然作斗争,用各种镊子拔过这些令人眼红鸡冻的小果果,结果差点把球都连根拔起了,还是抢不出来,汗~~~最终决定放弃……母爱真XXX伟大~~~~~)请仔细观察难得的局部镶嵌图----图a(太小太深太黑了,偶摄像水平太烂,只能闪出来,逃~~);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延后,果实会越吞越深----图b(右边的是较早形成的果果,明显比左边埋得深!)


种子:棕黑色,直径1mm,无明显后熟期(就是不易得到,怨念啊怨念~~一百遍呀一百遍~~~~~)。
根系:理论上是须根系,但是有较明显的主根,不过和萝卜根还相差甚远,吸水能力一般,极容易烂根!
近似种:娇丽玉属,蔷薇丸Turbinicarpus valdezianus。同为小型种的羽毛状仙人球,蔷薇丸体型相对更大,且更瘦高,性成熟时间更久,羽毛没有马约达形象逼真,也没有马约达羽毛片大,但是比马约达排列更紧密,显得更白。蔷薇丸开花集中在头顶,而不是形成花圈状,花色的变化比马约达多。蔷薇丸成年后也有群生倾向,但是该倾向和马约达比起来要弱,群生起来也更慢。蔷薇丸最大的优点是比马约达好养很多!

三、栽培特点
光照:同大多数乳突属一样,越亮越好,理想光照是直射光。光照越强,羽毛长的越密,球型越漂亮,幼年球还会变成漂亮的红色。当光照不够时,疣突会变长,羽毛间会“露绿”,球型变长。冬季尤其要加强光照,盛夏因为直射后温度过高的原因,舍弃直射,适当遮荫降温为宜。在刚出苗到底一次移苗之间的一段时间,光照需要控制,略微遮荫较好,直射固然不错,但此时苗太娇嫩,不耐旱也不耐热,稍不注意,容易把土完全晒干或者把苗蒸熟。
温度:耐力很强!成年植株冬季在完全干燥时,能耐-5° C,夏季在空气湿度较大时,最高能耐50° C,不过在极端温度的情况下,生长几乎停止,需调整土壤和空气湿度,以配合它渡过难关,如果调整不当,则无法达到上述极端情况。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35° C,这个区间内哪怕没有温差亦能生长,而当温差变大时,生长速度明显增快。
浇水:这是一种对水很敏感的植物,较容易腐烂!因此,控制浇水次数是管理的关键之处!浇水要“间干间湿”(刚出苗时应该保持持续湿润!新苗不耐旱!)冬季(<3° C)及盛夏(>40° C)完全停止浇水,梅雨季节完全停止浇水,在这两个温度之间,则要注重温差的大小----温差大时,浇水可以相对频繁些,温差小时,尽量保持介质干燥为宜,即使浇水也不宜浇透,只能保持微湿。要想安全的浇水,则浇水前应该做到“3个确认”:1.确认栽培介质必须完全干燥一段时间了 2.确认未来3~5天没有连环雨 3.确认植物是健康的,没有伤口。浇水应当采用浸盆的方法,且不应浸透----当浸到1/3的深度时即停止,之后水会慢慢向上扩散到土表,这时土表可能是干的或者微湿,这样既能保证根部的透气,又能保证羽毛状的刺座不被污染,品相保持完美!因为可以浇水次数相对较少,所以浇水时只浇清水很难让人尽兴,要想充分发挥我们的栽培技能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顺便在水里加点“佐料”:抑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肥液(详见“栽培介质”),杀虫剂(多维菌素等),生长激素(生长素、矮壮素、细胞分裂素等)。
栽培介质:尽量使用颗粒型,透气排水性良好,比热高的介质,介质中有机质成分比例不宜过高,以20%以下为宜,应增加石灰质和钙质成分。施肥以无机低氮低浓度液态为主(如低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无机液态肥等),不建议在土表放颗粒缓释肥,因为本种理想的浇水方式是从下而上,土表尽量不湿,肥力无法进入土里,造成土表容易滋生青苔,或者污染羽毛。需要强调的是,坚决杜绝自制有机肥(含氮过高,易滋生害虫,对本种而言是烂根的根源!)施肥应当与病虫害防治用药与生长调剂激素一同融合在浇水环节中,这样比较缓和,宁稀勿浓,宁慢勿快,不宜专门进行,否则加大烂根危险。整体介质pH应保持为弱碱性。表层介质应当选择不易蓄水、易干燥的较大颗粒介质,这样有助于保持羽毛的干燥和清洁,保持品相!栽培容器宜选择较小的,透气的,较浅的广口容器,有助于快速使盆土干燥和透气,防止烂根,一个好的容器可以增加浇水的次数,让我们多过手瘾,嘿嘿~~
空气品质:对于乳突属,空气品质非常重要,这并不是吹毛求疵,因为美刺种的前提就是刺要保持干净!此种这一点尤为明显,因为刺座异常蓬松极易落灰和吸水被污染,而且是超小型球,一旦被弄脏就完全没品相可言了,且生长极慢,被污染的部分很难翻下去!因此,遮尘的密闭条件(鱼缸、温室)是栽培的必须条件。同时,空气湿度高有助于提高生长速度,但是必须注意“上下相反”:空气湿度高时(闷养),土壤湿度一定要低;土壤湿度高时(刚浇水后),空气湿度一定要低(开缸透气通风)!否则,极易烂根。
换土移栽:因为生长缓慢,且体型很小,几乎不怎么需要移栽。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出苗后第一次移栽。大约在4~5个月后就可以进行(前提是使用点播法,有足够的苗间距,虽然本种生长缓慢,但在刚出苗后的那一段时间,不管啥品种都是膨胀得很快的!)此次移苗的目的是把苗整齐的种到较大容器里,以便未来好多年不必移苗和观赏舒心,因为苗还较小,而且本种的根格外娇贵,因此不必进行“血淋淋的”修根活动。在晴天,土表较干燥时,用尽量温和的手法,带土移植即可,如果没伤根的话,当时即可少量浇水定根(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此次浇水中加入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有促进新根形成的作用,同时加入阿维菌素,防止病害乘虚而入),胆子小的话等个2~3天后再浇水。新介质颗粒稍微比原来的大点即可,成份比例没有什么变化。移苗一段时间后,光照可以逐渐加大,介质湿度较苗期应有所降低,空气湿度也可以降低。
繁殖:种子繁殖,养得好的话约1年能性成熟;砍头、侧芽扦插亦能成活;嫁接对砧木要求不高,亲和力很强。

四、播种日记
播种日期:2007.6.14中午
播种方法:点播法,播前参照三高处理,播后使用抑菌剂、杀虫剂。
播种环境:武汉,炎热的初夏,当时室外气温23~30° C,育苗箱白天通常比外面高10度,夜间与外面温度一样。冬天时苗在室内,较外面温度高不少,不过不在空调房里,也没有特别加温,所以生长速度很有限。附上我自己手工记录的第一年室外温度记录(灰色区:定义为连环阴雨。空白区表示我当天没空记,呵呵~~汗~~)

播种数量:10粒
出芽日期:2007.6.21,历时7天,出芽率100%(lucky!)
图一:2007.7.9,小苗出齐了,绿豆大小,第一根毛不是羽毛状。

图二:2007.11.9,羽毛刺座基本成形,体积变为黄豆大,秋天的太阳把球体晒成红色,新长出的部分还是绿的,小羽毛刺座能遮阳!这段时间被万恶的天气预报摆了一道,浇水不慎,烂根挂了一颗……

图三:2008.4.4,第一次移植后,开始塑体型了,刺座愈发浓密!

图四:2008.8.26,圆滚滚的体型塑好了,争取变大!从小丸子变大丸子!

图五:2009.1.23,可能被偶的爱心感动,居然开始出花苞鸟!

图六:2009.2.7,花苞缓慢的变大了!速度真叫一个慢啊~~~长得慢,开起花来也是慢吞吞,囧~~~

图七:2009.2.20,开花前美丽的大花苞!

图八、九:2009.2.21,米粒之珠,也放光华!终于开花了~~~(处女花+球一起,还没硬币大,汗~~~)也许是初花的原因,花儿还没发育好,花朵不大,花瓣也有不少中间没有粉红色的条条,以后会越开越好看吧!


图十:2009.2.21,来个小局部!(越看越小了,瀑布汗~~~~~~)

图十一:2009.6.10,花开花落,果果藏,重新进入漫漫成长路,家有小毛初长成!嘻嘻~~~





参考文献及网站
1. 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40850/0
2.http://www.cactus-art.biz/schede/MAMMILLARIA/Mammillaria_sanchez-mejorade/Mammillaria_sancez_mejoradae/Mammillaria_sanchez-mejorade.htm
3.http://www.arkive.org/biznaguita/mammillaria-sanchez-mejoradae/info.html?section=glossaryAndReferences#reference_2
4.http://www.mammillarias.net/
5.http://www.gargamel-cactus.com/photos/albums.php
*********************************************************
终于弄完了,话说把这些弄进一个帖子里真不是一般的难啊~~~~
最后希望大家学习快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
发表于 2009-6-26 09:13 | 只看该作者
用了个工人采啊,每月工资1200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郑州小王 -4 大仙也要扣分

查看全部评分

30#
发表于 2009-6-26 0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appyqqqjj 于 2009-6-28 22:45 编辑

中文名:将军阁


学名:Monadenium ritchiei ssp.nyambense

别名:里氏翡翠塔

科属:大戟科翡翠塔属

原产地:东非,肯尼亚

形态特征:

    将军阁为多年生肉质植物,植株低矮,基部多分枝,茎及分枝均为肉质,呈圆柱形,粗约1厘米,长10厘米左右,深绿或浅绿色,有线状凹纹。小叶轮生,叶片卵圆形,绿色,稍具肉质,有细毛,边缘稍有波状起伏。假伞形花序,小花黄绿色。同属中见于栽培的还有高山单腺戟(M. montanum),其肉质根球状,表皮灰白色,通常有一半露出土面。分枝细柱状,倾斜生长,肉质叶椭圆形,顶端有尖,绿色中杂有紫斑,花灰绿色。而将军阁(M.ritchiei var.nyambense)则是本属中的另一种类型,易分枝的肉质茎最初呈圆球状,以后逐渐呈高约40厘米的圆柱状,其表面布满瘤状凸起。叶椭圆形,稍具肉质,正面深绿色,有明显的灰白色脉纹,叶背颜色稍浅。花淡粉红色。

生长习性:

    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阴,不耐寒,忌阴湿。主要生长期为春秋季节,浇水“干透浇透”,避免盆土长期积水,否则会引起腐烂,空气干燥时注意向植株喷水,以使其色泽鲜亮,充满生机。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夏季植株虽不休眠,但生长缓慢,应加强通风,适当遮光,以防烈日曝晒,也不要浇太多的水。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处,保持盆土适度干燥,5℃以上可安全越冬。在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时,其叶片往往脱落,可不必管它,等温度合适,植株开始生长后,其顶端就会长出新的叶片。每隔1~2年春季换盆一次,盆土宜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壤,可用腐叶土2份、园土1份、粗砂或蛭石3份,另加少量腐熟的骨粉混合配制。

培育繁殖:

    茎足单腺戟的繁殖可在生长季节剪取健壮而充实的肉质茎,晾1~2天后在沙土中进行扦插,插后保持土壤稍有潮气,很容易生根。高山单腺戟虽然扦插也能成活,但不易形成球状肉质根,所以最好能用播种法繁殖。将军阁除扦插外,为加快生长速度,还可用大戟科大戟属的帝锦、霸王鞭等作砧木,以平接的方法进行嫁接,效果很好。

景观用途:
    植株翠绿可爱,盆栽观赏给人以清新典雅的感觉:将军阁株形奇特,二者除家庭盆栽点缀阳台、几案等处外,因较为稀少,多肉植物爱好者还可作为品种收集栽培。而高山单腺戟更是珍贵而稀有的多肉植物,适合植物园和爱好者作为品种收集栽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仙珍圜 (鲁ICP备2021037596号)

GMT+8, 2025-7-9 17:38 , Processed in 0.064008 second(s), 10 queries .

© 2008-2013 XianZhenYuan.cn ,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