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08-8-2
最后登录1970-1-1
售出中介 次
购买 次
|
重在参与,希望越来越多人喜欢这品种,介绍的是:Sulcorebutia taratensis
1,学名起源:
先列一下面几种有渊源的学名:
Rebutia 子孙球属
Sulcorebutia 沟宝山属
Weingartia 轮冠属(花笠球属)
Cintia(惠毛)
R属首先是由Karl Schumann 于1895年提出,之后1951年 Curt Backeberg 提出 S属,他发现S属跟R属性有不同之处,s属一提出,就引来爆炸性的争论(当时还有Weingartia 轮冠属(花笠球属)),因为现在所称的R属和S属生长在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北部, 如图可以看到他们原产地是多么的相近,
它们有相似的外表,相似的生长环境跟习性。都属高山型,干燥的条件能耐低温,而且现在这两属经过杂交已经产生很多杂交品种。Backeberg当时就给其他人称为声名狼籍分裂人士,当然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1951年之后相继有好多新的品种以S属命名的。 事实证明S属是可以独立出来的:2005年 http://www.amjbot.org/cgi/content/full/94/8/1321 经过基因分析S属,W属跟C属是不可分离的。S,W,C属是应该同一种类,因为他们有相似的形态学,分子学上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换句话说从此S属性就完全脱离R属了。
2,S属产地:
都原产于玻利维亚,如下图棕色部分显示的山脉地区。
它们生长在海拔1200-4000之间的高山,绝大部分是2000-3000米之间,冬天这里提供清新凉爽的气候,它们也是这个时候休眠,这是它们来年春天开花的必要条件。
3,这里介绍说是5大类的一类(Sulcorebutia taratensis就在其中)
http://www.cactus-art.biz/schede/SULCOREBUTIA/Sulcorebutia_tiraquensis/Sulcorebutia_tiraquensis_v_aguilarii/Sulcorebutia_tiraquensis_v_aguilarii_HS220.htm
Group 2: Cerro Tunari-south and east of
Cochabamba-Izata to Anzaldo, 3,400-3,900 m
(11,200-12,800')
Sulcorebutia verticillacantha
S. tunariensis
S. taratensis & var. minima
S. mizquensis
S. pojoniensis Rausch n.n.
Cochabamba科恰班巴 [玻利维亚西部] Izata 跟Anzaldo 地界里和附近地区内有不少旅游景点。海拔3400-3900米
形态大概如下:
小型成群从生,有长主根(如图),每头直径很少大于2.5CM。
刺短,梳状 ;表皮绿色,灰绿色或黑色 ;小花,长宽通常在3CM内,很少出现大于3CM,也最多4.5CM大,一般是洋红色,也有出现二重色:橙跟红色相间;生长在空旷的岩石斜坡上,喜干燥,3400-3900米的海拔。
4,Cochabamba科恰班巴 -玻利维亚 气候
http://www.boliviahostels.com/weather/
有句俗话'Las golondrinas nunca migran de Cochabamba' “燕子从来都没离开过科恰班巴”恰好描述了科恰班巴拥有世界上很舒适的气候,温暖,干燥,白天晴,晚上凉。而每年最凉爽的季节就是冬天6月-8月,晴空万里,气温舒适
气温 (°C)
降雨量 (Mm)
卫星地图:
原产地样貌:
资料总结,不多,中文甚少,只能够参考国外爱好者养法翻译过来:
生长期: 冬天休眠,4月末或5月开始苏醒。开花期4月至6月
光照:冬天全日照,能耐高温,温暖季节建议放置通风,夏天太阳适当遮阴。
温度:最理想的生长温度是18-20度之间,原生地冬天会降至零度,但是最好还是维持在5度以上
浇水:4月至夏末适当浇水,10月起开始断水
养殖土壤:
50%培养土,用于发芽和扦插的那种
50%砂砾:1/3黏土,1/3火山石,1/3碎石英石
移植:
年轻的植株可以一年移植一次(为了快速生长),老年植株(成群有9CM那么大的)每两年移植一次。
移植时要注意别弄伤直根,万一弄伤了也得放置干燥的地方至少一个星期,待伤口干燥愈合之后才可以入土,否则很容易烂掉整棵植株。移植可以春天或者夏天进行,但是1月-5月移植最好,因为这时候天气凉爽
但是应该避免早春移植,这个时候S属长了很多嫩芽,如果这个时候移植会伤到植株的嫩芽。
繁殖:
繁殖容易,扦插就可以,种子也容易发芽,但是种子寿命比较短。
ps: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PS:下面才是自己养的
这东西去年11月到手,7美金100粒,11月低温度介于13-26度之间,发芽慢,发芽率估计只有40%,播了后4个月(期间土差微干了就浸盆,苗还是很喜欢湿的,放西窗玻璃下的散射光)
一时冲动,冒险嫁接,那时候没经验,整棵苗用来嫁接,应该切头才是,结果失败告终
这次砍头了:
嫁接在仙人掌上面,这时候是2009,5月6号的情况
半个月之后砍头的长芽,有些苗给老鼠吃了~~~
2009,6月10号,整整过了一个月,才见长,嫁接的愈合期非一般的长...中间两棵已经萎缩
6月24号
现在与刚发芽时布局不一样了,嫁接用掉,老鼠吃掉,还冒几个新的
6月23号再接
6月28号,活了一棵,还好,是切头过来的
现在发现有趣的事情:实生刺座清楚,嫁接几乎没刺了.
新的课题又来了,以后待续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